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呈德基兼呈王侍郎

标题包含
次韵呈德基兼呈王侍郎
书生卧病久无衣,不意临衰厌鼓鼙。 乡信略无鸿雁到,客愁惟有杜鹃啼。 谁怜弹铗长依孟,自不工竽漫说齐。 我亦漂流费耘业,看君文字照浯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处权,字伯行,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文人、词人。他生于公元1076年,卒于公元1159年,享年83岁。 李处权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邦献是北宋时期的进士。李处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学生长时间生病没有新衣服,意想不到的是临近生命的尽头时厌恶战争的声音。 家乡的来信几乎没有鸿雁送达,旅途中的忧愁只有杜鹃在鸣叫。 谁怜悯着孟姜女的坚贞爱情,不自量力地吹奏竽却只能游荡在齐国之外。 我也是漂泊不定难以从事耕作,看着你的文字照亮了浯溪的山谷。
去完善
释义
1. 鼓鼙:指战争。这里指的是金兵入侵中原的战争。 2. 弹铗:用剑把敲击剑套。这里指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倚柱弹剑而歌的故事,表示怀才不遇。 3. 工竽:擅长吹奏竽。这里指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一人擅长吹竽,其他门客说他的坏话,导致孟尝君不再喜欢他。 4. 漂流:漂泊流离。 5. 费耘业:荒废农事。 6. 看君文字照浯溪:赞赏德基的文章可以照亮浯溪,寓意其文章如阳光照耀万物。
去完善
赏析
《次韵呈德基兼呈王侍郎》是一首描绘文人生活与心态的诗篇。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自己长期卧病、缺乏衣物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于战争和乡村信息的忧虑之情。诗中的“鸿雁”和“杜鹃”作为意象,分别象征着信息传递的不便以及文人的哀愁。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如孟母、伯牙)的命运,展示了其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尽管自己的音乐才能并不出众,但他仍然坚信自己的文学才华。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敬仰之情,他看到了对方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并为之感到自豪。整首诗情感丰富,表达出文人的心酸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呈德基兼呈王侍郎》是宋代诗人李处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初年,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间。 在南宋初期,李处权的人生经历颇丰。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进士及第的优异成绩,但并未得到重用。后来,李处权被任命为朝廷的官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这段时期,李处权广泛结交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与此同时,南宋初期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抗金斗争,呼吁国家民族自强。李处权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