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渔
老渔取鱼倍知津,设网提纲疑有神。
船头兀坐如鸱蹲,忽然一举千百鳞。
涎沫盈筥趋早市,掌握铜腥俱是利。
陂湖漠漠水连天,尽欲留为子孙计。
书生白首困嚅嗫,世乱身危舟一叶。
君不见孟尝门下客三千,此日冯驩正弹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渔夫捕鱼技巧纯熟,设定渔网就像有神奇力量一般。他像猫头鹰一样在船头专注地坐着,一抬手就捕捉到成千上万的鱼鳞。满载鱼腥味的竹篓是为了赶早市出售,手中紧握的铜腥味都是为了谋生利益。湖面宽广与天空相接,老渔夫一心只想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丰厚的家产。然而,书生白发苍苍却仍生活困顿,在这乱世之中,他的生命犹如一叶孤舟,岌岌可危。你看不到当年孟尝君门下的三千食客吗?今天他们正身处困境,就如冯驩当时弹琴求食那样。
去完善
释义
1. 老渔:年老的渔民。
2. 知津:熟悉水流。
3. 提纲:指撒网捕鱼时拉紧网纲。
4. 疑有神:好像有神灵相助。
5. 兀坐:独自坐着。
6. 鸱蹲:像猫头鹰一样蹲着。
7. 忽然一举:一下子收获很多。
8. 千百鳞:指许多鱼儿。
9. 涎沫:口水的意思。
10. 盈筥:装满竹筐。
11. 趋早市:早早去市集售卖。
12. 掌握铜腥:指捕捞的鱼。
13. 尽欲:尽量要。
14. 陂湖:湖泊。
15. 漠漠:辽阔无边的样子。
16. 白首:满头白发,指年老。
17. 书生:文人,作者自指。
18. 困嚅嗫:指生活艰难,说话含糊不清。
19. 世乱:世道混乱。
20. 舟一叶:一艘小船,形容处境危险。
21. 君不见:表示提醒对方注意。
22. 孟尝:即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
23. 门下客:门下的食客。
24. 三千:形容众多。
25. 弹铗:弹击剑把,表示有所请求。
去完善
赏析
《观渔》是南宋诗人李处权所作的一首描绘渔民捕鱼场景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老渔、设网、船头、鳞鱼等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渔民的勤劳和智慧。同时,诗人也揭示了渔民为了生计和子孙后代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渔》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一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正值南宋中期。
李处权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即以诗名闻乡里。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在北宋末年,由于战乱,他的家族被迫离开中原,流寓江南。后来,南宋建立,他的家族又回到了故乡。然而,好景不长,南宋中期,金兵再次南下,他的家乡再次受到战争的摧残。
在这个时期,李处权亲眼目睹了渔民的艰苦生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深深地感动了他。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观渔》,以此来表达他对渔民的同情和敬意。
在诗中,李处权通过对渔民捕鱼、晒网、饮酒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渔民朴实而勤劳的生活风貌。同时,他也通过“一蓑风雨任平生”这句诗句,表达了渔民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这种精神与他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首诗更具深远的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