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士特饷樱桃
今年客闽中,春山亦花鸟。
时果次第熟,风露枝袅袅。
含桃品居最,朱实若自表。
高人肯见分,厚味未觉少。
绛囊敢鬬荔,木蜜虚名枣。
多食颜自驻,此语闻本草。
翩翩出谷莺,啄取定先饱。
故园当此时,行树映池沼。
散火耀隅隈,灼目看未了。
翳叶色逾深,累颗核更小。
园人挈筠笼,银甲摘清晓。
匀圆入雕俎,拟借麻姑爪。
择佳间留玩,引杖日数遶。
烟尘坐流落,魄断首空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福建居住时,春天的山景如诗如画。水果按顺序成熟,微风中的树枝摇曳生姿。桃子品种繁多,果实丰满诱人。懂得分享的人,品尝到的味道更加丰富。绛囊荔枝味道鲜美,但比不上木蜜枣子。多吃水果可以使容颜焕发,这是本草书上记载的。春天里的小鸟轻盈地飞来飞去,它们一定会先找水果吃饱。在我故乡的这个时候,池塘边的树木郁郁葱葱。阳光穿过树叶,闪烁着光芒。叶子颜色更深了,果实更饱满了。清晨,园丁们提着竹篮子,小心翼翼地采摘果实。水果均匀圆润,仿佛是天上的仙果。找个好时候品尝,拿出拐杖每天围绕着果园转悠。尽管现实里的生活疲惫不堪,心中却依旧保持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释义
1. 闽中:福建省一带地区;
2. 春山:春天的山林;
3. 含桃:即樱桃;
4. 朱实:指红色的樱桃果实;
5. 高人:这里指有品位的人;
6. 绛囊:红色的小袋子,这里指荔枝的外壳;
7. 木蜜虚名枣:这句是作者比较樱桃与其它水果的味道;
8. 本草:古代的一部药典书籍;
9. 翩翩出谷莺:形容樱桃的颜色鲜艳;
10. 行树:道路两旁的树木;
11. 翳叶:遮掩阳光的树叶;
12. 银甲:银色的指甲;
13. 雕俎:雕刻精致的砧板;
14. 麻姑爪:形容樱桃形状小巧可爱;
15. 引杖:拿着拐杖;
16. 流落:流浪漂泊;
17. 魄断首空矫:这里形容作者的困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谢士特饷樱桃》,是由南宋诗人李处权所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樱桃的形态、味道以及他对樱桃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透露了诗人远离故乡,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惆怅。
首先,诗人在开篇描绘了自己客居福建时的景象,春山间的鸟语花香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接着,诗人提到了各种时令水果相继成熟,其中樱桃尤为突出,其鲜艳的红色和甜美的口感仿佛在自我展示一般。接下来,诗人提到了高人(可能指赠予樱桃之人)慷慨分享,让诗人品尝到了美味无比的樱桃。诗人用“绛囊敢斗荔,木蜜虚名枣”来形容樱桃的美味,即使与荔枝、枣子相比,樱桃的美味也不输它们。诗人还提到吃樱桃有助于容颜不老,这是他在本草书中读到的信息。
然后,诗人以出谷的莺鸟作比喻,描绘了樱桃鲜美诱人的样子。他还回忆起了故乡的樱桃树,枝叶繁茂地掩映在池塘边。诗人用“翳叶色逾深,累颗核更小”来赞美樱桃的色泽和形状,看着园人清晨采摘樱桃,心中充满了感慨。诗人希望将樱桃制作成佳肴,让麻姑仙子来品尝。同时,他也会在闲暇之时,拿着拐杖绕着樱桃树欣赏一番。
然而,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的困扰中,客居异乡的无奈和生活的艰辛让他内心痛苦。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努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谢士特饷樱桃》,作者是南宋诗人李处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乱时期,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战争的硝烟笼罩着整个中原大地。
在这个时期,李处权作为一位文人,生活坎坷,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而是坚持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这首《谢士特饷樱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赠送樱桃的感激之情。在诗中,李处权以樱桃为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文采,也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