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石鳞
异时柳柳州,谪居食虾蟇。
人情尚随俗,此道谁疵瑕。
穷工见文字,制作排淫哇。
作诗报昌黎,想当剧雄夸。
集中此篇亡,恨不穷天葩。
人生一饱止,何事须鱼虾。
我乡实西北,柯山偶藏家。
土人重石鳞,充馔蔑有加。
商论及品次,众口时纷拏。
朝来有分甘,珍味到齿牙。
笼粒坐剥雪,壶浆荐流霞。
此物亦易致,我饥其有涯。
儿童还可笑,远岸去携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久以前在柳州居住着一位名叫柳宗元的文人,被贬官后的他在那里生活、品尝美食。他那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当他听说韩愈向全天下征集诗歌时,他兴致盎然地写了一首诗回应,应该能让对方对他赞不绝口。遗憾的是,这首诗已经失传,否则它必定能像盛开的花朵那样大放异彩。
然而,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我的家乡位于北方,而柯山则是我的避难所。当地人非常看重石头和鱼鳞,它们被认为是美味佳肴。当谈论它们的品质和等级时,大家的意见总是各不相同。今天早晨有幸品尝到了这些美味,它们在我的嘴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食物很容易获得,足够我饱腹。孩子们还笑着,拿着叉子走向远方的岸边。
去完善
释义
1. 柳柳州:指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2. 虾蟇:即蛤蟆,这里指鱼虾类食物。
3. 昌黎:指韩愈,字昌黎,唐代大文学家。
4. 集中此篇亡:李处权的文集已经散失,这首诗未能保存下来。
5. 天葩:天花,这里指美味的佳肴。
6. 我乡实西北:诗人家乡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区。
7. 柯山:在今天的浙江省衢州市附近,是诗人的隐居之地。
8. 土人重石鳞:当地居民重视石鳞(一种鱼类)作为美食。
9. 商论及品次:讨论和评价各种食物的口味等级。
10. 纷拏:争执不休的样子。
11. 笼粒:可能是一种粮食作物。
12. 剥雪:形容食物色泽洁白如雪。
13. 壶浆:热水或茶水的意思。
14. 流霞:美酒。
15. 此物亦易致:这种美食很容易获得。
16. 我饥其有涯:解决我的饥饿问题还是有办法的。
17. 儿童还可笑:孩子们还在顽皮地玩耍。
18. 远岸去携叉:孩子们跑到远处的小溪边捉鱼。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美食与生活的诗。诗人以柳州的虾蟇入题,引出了自己对于美食的看法。他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俗,而这并无对错之分。同时,他认为人们过分追求美食,就像过于追求诗词的创作技巧一样,是一种低俗的行为。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柳州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于缺失这些作品的遗憾。然后,诗人转向了自己家乡的美食——石鳞。石鳞这种食物,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当地人的日常美食。人们会经常讨论它的品质和味道,而诗人在品尝了石鳞之后,也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美味。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乐观态度,认为这种美食是容易得到的,而且可以满足自己的饥饿感。这首诗以美食为切入点,探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展现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食石鳞》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当时正值元军南侵,宋朝江山摇摇欲坠的危难时刻。李处权,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曾担任国子监祭酒等官职,因上疏直言时政而被罢官,流寓江湖。
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李处权写下了这首《食石鳞》。诗中以“石鳞”喻指北方沦陷的土地和人民,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忧思和身世飘零的哀伤。此外,诗人还通过对鱼类生活的描述,隐喻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境况。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家国情怀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