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池上书所见留别益谦

标题包含
池上书所见留别益谦
池上风烟故可人,倦游老眼厌纷纷。 晴云出岫似知我,野鹤鸣皋疑是君。 可恨音书长契阔,尚从杯酒见殷勤。 新诗凖拟频相寄,独学方当病寡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处权,字伯行,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文人、词人。他生于公元1076年,卒于公元1159年,享年83岁。 李处权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邦献是北宋时期的进士。李处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池塘上的风景如此美好,让人心旷神怡;长期的旅游让我这双老眼对热闹的事物已经感到厌倦。晴朗的天空中的云朵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而原野上的鹤鸣声似乎在寻找知音。遗憾的是,书信的往来稀少,我们只能在相聚时从彼此的酒杯中感受到深深的情感。期待着你的新诗常常与我分享,作为独自学习的我正需要得到更多的信息来拓宽视野。
去完善
释义
1. "池上风烟":指池边的风景,如烟雾般的景致。 2. "故人":旧交,老朋友。此处可能指诗人所见的友人。 3. "倦游":厌倦游历,形容疲惫不堪的状态。 4. "老眼":喻指年老视力减退的眼睛。 5. "纷纷":纷乱的样子。 6. "晴云出岫":晴天的云朵从山中升起。岫,山峰。 7. "野鹤鸣皋":比喻高洁的隐居生活。野鹤,野外生活的鹤;鸣皋,在山皋鸣叫。 8. "君":这里指李益谦。 9. "可恨":令人遗憾。 10. "音书":书信,音信。 11. "契阔":久疏问候,分离。 12. "杯酒":用酒杯盛酒,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13. "殷勤":热情周到。 14. "新诗":新的诗篇。 15. "凖拟":准备,打算。 16. "频相寄":频繁地相互赠寄诗篇。 17. "独学":独自学习。 18. "方当":正当,正在。 19. "病寡闻":病痛于孤陋寡闻,表示诗人因生病而学识有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池上书所见留别益谦”,讲述了诗人李处权在游历中所见所感,以及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优美和人际间的深厚情谊。 首联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一个美丽的池塘边,风和烟霭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和谐。这种美景让诗人感到愉悦,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厌倦了繁华纷扰的世俗生活。 颔联则通过比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晴云出岫、野鹤鸣皋的画面寓意着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仿佛彼此相知相惜。这两句诗意象生动,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心情。 颈联中,诗人提到与友人音信久疏,但相逢时仍能从杯酒之中感受到彼此的关爱。这里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即使相隔遥远,也能在相聚时重温昔日的欢乐时光。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许。诗人表示将不断创作新诗以寄寓思念之情,同时也感慨自己学问上的不足。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身学识的自省,使得全诗的情感更为丰富多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池上书所见留别益谦》是南宋诗人李处权所作,创作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北宋灭亡、金国南侵等一系列动荡的历史事件,而南宋政权在南方得以巩固。诗人李处权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李纲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和政治家。 在这一时期,诗人的生活中充满了波折。他早年曾担任地方官职,但因战乱被迫离任。后来,他在都城临安(今杭州)与友人益谦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诗人再次因战乱被迫离开都城,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写下了这首充满离别愁绪的诗篇。诗中描绘了他在池边与朋友告别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文人墨客抒发离愁别绪的代表作之一,流传千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