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禅
老屋不知春,余花纷委雪。
中有忘言人,截断天下舌。
我久执情见,终日在谈说。
一笑示全机,春云满城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屋不知春,余花纷委雪。
这古老的房屋似乎还没有察觉到春天的到来,而落下的花瓣已经像纷扬的雪花一样。
中有忘言人,截断天下舌。
屋内有一位善于沉默的人,他就像一把锋利的剪刀,能剪断世间所有的流言蜚语。
我久执情见,终日在谈说。
长久以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见解,每天都在和别人谈论着各种话题。
一笑示全机,春云满城阙。
而他只是一笑,展示出全部的机智,那如同春天里的云朵一般的智慧充满了整个城市和宫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北禅:即指北方禅宗的僧人。
2. 李处权:字蕴微,婺州东阳(今浙江义乌)人。南宋末至元初词人。
3. 老屋:年久失修的房屋。
4. 春:春季,春天。
5. 余花:指残花。
6. 纷委:纷纷凋落。
7. 雪:此处为动词,覆盖的意思。
8. 中有:其中有。
9. 忘言人:指有德行者,也可理解为不说话的人。
10. 截断:阻止,切断。
11. 天下舌:指天下人的议论。
12. 我:诗人自称。
13. 久执:长期持有,执着。
14. 情见:情感表现。
15. 终日在:整天都在。
16. 谈说:谈论,说话。
17. 一笑:轻松地笑一笑。
18. 示:显示,展示。
19. 全机:指无言之教。
20. 春云:春天的云彩。
21. 满城阙:形容春云覆盖全城。
去完善
赏析
《北禅》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一首描绘禅意生活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老屋”、“余花”、“忘言人”和“春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理念。
首联中,“老屋不知春,余花纷委雪”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古老的房屋似乎还未察觉到春天的到来,而凋谢的花瓣却如雪花般纷纷飘落。这里,诗人以“老屋不知春”暗示了生活中一些人对自然的感悟不深,未能领悟到禅宗“放下执着,回归自然”的真谛。
颔联中的“忘言人”,即指那些已经超脱世俗烦恼,达到物我两忘境界的人。他们“截断天下舌”,摒弃一切世俗杂念,专注于内心的修养。这种人生态度与禅宗倡导的“顿悟成佛”相吻合,即通过舍弃一切外在的执着,达到内心的宁静。
颈联中,“我久执情见,终日在谈说”,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以往执着于世俗见解的反省。这里,诗人借“情见”一词,揭示了人们往往容易受到情感、欲望的驱使,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然而,禅宗教导我们要摆脱这些束缚,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尾联中,“一笑示全机,春云满城阙”,诗人通过描绘春天云朵弥漫的景象,表达了禅宗所提倡的“见性成佛”的思想。这里的“全机”,指的是禅宗顿悟时的整个精神世界。诗人通过强调“一笑”来传达禅宗“不拘一格,直指人心”的理念,使人们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并非源于外在的事物,而是源于内心的体悟。
总之,整首诗通过对禅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导读者去体会禅宗所倡导的放下执着、回归自然的人生哲学,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禅》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代表作品。这首诗歌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矛盾复杂,民族危机严重。
在这一时期,李处权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原本出身世家,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著称,然而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仕途不顺。后来,他在南宋朝廷担任地方官职,但因直言敢谏,遭人排挤,最后辞官回乡。在家乡,他寄情山水,结交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诗篇。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北方大片土地被金朝占领。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同时,南宋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金兵屡次南下侵扰,使得南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处权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在《北禅》中,他以禅意为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前途的关切。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一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爱国情怀和悲凉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