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雪中过伊南

标题包含
雪中过伊南
低阴漠漠水漫漫,杨柳如丝不忍看。 见说山前风更恶,杏花无处避春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处权,字伯行,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文人、词人。他生于公元1076年,卒于公元1159年,享年83岁。 李处权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邦献是北宋时期的进士。李处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阴暗的天空下,江水浩渺无边,柳枝如丝般柔美却让人难以忍受。听闻前方山风更为狂野,杏树无法逃避寒春的侵袭。
去完善
释义
1. 伊南:指洛阳一带。伊水源于河南伏牛山,流经洛阳市。 2. 低阴:阴暗的天空。 3. 漠漠:广大的样子。 4. 漫:广大无边际。 5. 杨柳如丝:形容春天的柳树细长如丝。 6. 见说:听说。 7. 山前:指山区附近。 8. 风更恶:风力更大。 9. 杏花:杏树的花朵,春季开花。 10. 避春寒:躲避寒冷的天气。
去完善
赏析
《雪中过伊南》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歌。首句“低阴漠漠水漫漫”,以“低阴”和“漠漠”形象地描绘了冬日的阴沉气氛,同时也揭示了此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水漫漫”。第二句“杨柳如丝不忍看”,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杨柳情感,以表达自己对这一季节中杨柳衰败景象的同情与怜惜。“见说山前风更恶”,暗示出山前的风比别的地方更为猛烈,更强调了此地环境的恶劣。末句“杏花无处避春寒”,通过描述杏花在寒冷的气候下无法避免的凋谢命运,来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哀愁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身处恶劣环境的无奈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中过伊南》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正值金国与南宋的战乱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李处权因战乱被迫离开故乡,四处漂泊,过着流浪生活。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这段人生经历的影响,充满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乱的忧虑和哀伤。 在这一特殊时期,南宋与金国的边境战争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处权作为南宋文人,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对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雪中过伊南》中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