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巽老
风前竹干须料理,雨后蜗涎费扫除。
北客经过无好语,南州骚屑少安居。
雄称百万空扛鼎,功盖三分漫顾庐。
识字信为忧患始,邺侯何必万籖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风吹过之前需要照料竹子,在雨后需要清理蜗牛留下的痕迹。来自北方的游客没有说好话,南方的骚动让人难以安心居住。有雄心的人虽然力气大却无处施展,功劳虽大却无人关注。认识字本来就应该开始担忧,李邺候没有必要读那么多的书。
去完善
释义
1. 风前:指刮风之前,风吹来的时候。
2. 竹干:竹子的主干部分,这里用来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位。
3. 须料理:需要料理,即需要关注和处理。
4. 雨后:指下过雨之后,这里用来表示时间的变化。
5. 蜗涎:蜗牛爬行时留下的黏液,这里用来比喻杂乱无章的事物。
6. 费扫除:花费精力去清理和扫除。
7. 北客:北方的客人,这里用来泛指来自北方的人。
8. 无好语:没有好的言辞和言论。
9. 南州:南方的地区,这里用来泛指南方的地方。
10. 骚屑:纷扰不宁,混乱不安的状态。
11. 少安居:很少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12. 雄称百万:形容实力强大,有百万雄兵。
13. 空扛鼎:空有扛起鼎的实力,这里用来形容实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4. 功盖三分:形容功劳之大,足以超过三国时期的三位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和孙权。
15. 漫顾庐:顾庐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隐居之处。
16. 识字:懂得文字和知识。
17. 信为:确信成为,认定是。
18. 忧患:忧虑和患难。
19. 始:开始,起源。
20. 邺侯:唐朝的李泌被封为邺侯,这里用来指代李泌。
21. 何必:为什么一定要。
22. 万籖书:万籖,古代书籍的目录;书,书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次韵巽老”,是诗人李处权写给他的一位名叫巽老的朋友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风前竹干须料理,雨后蜗涎费扫除”描绘了风雨过后的自然景象。风吹竹叶,雨湿蜗牛,虽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颔联“北客经过无好语,南州骚屑少安居”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来自北方的过客们没有留下什么美好的话语,南方的州郡也少有安居之地。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坎坷的无奈。
颈联“雄称百万空扛鼎,功盖三分漫顾庐”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述。那些被称为英雄的人,虽然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最终也只是留下了空名。这里诗人以古讽今,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名利纷争的批判。
尾联“识字信为忧患始,邺侯何必万籖书”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看法。他认为知识是人们开始感受到忧患的根源,像邺侯这样的才子即使拥有万卷书,也无法避免生活中的烦恼。这里诗人流露出对知识的矛盾态度,既欣赏知识带来的智慧,又担忧知识引发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巽老》是南宋诗人李处权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至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李处权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担任国子正、通判等职位,后因直言敢谏被贬谪。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金兵入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李处权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安危深感忧虑。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
在这首诗中,李处权以对巽老的赞美为契机,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代命运的担忧。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