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王敦玉惠双兔

标题包含
谢王敦玉惠双兔
惟兹衣褐徒,功用莫与大。 驰骋文字间,下上无不载。 卓哉昌黎公,毫端跨百代。 传纪何新奇,不泯良有赖。 先生胸次广,万窍号一噫。 学成身益穷,动辄与时背。 兴怜不肖子,磨砻去瑕颣。 辛勤三十年,所得才稊稗。 遗我虽八蹄,高义意有在。 想当避鹘拳,冈垄如历块。 束缚谅何施,拙情甘自退。 笔砚行且焚,重垂儿子戒。 方当事口腹,坐与巨觥对。 闭门拥红炉,大嚼资一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处权,字伯行,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文人、词人。他生于公元1076年,卒于公元1159年,享年83岁。 李处权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邦献是北宋时期的进士。李处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只有这些贫贱之人,作用却无比巨大。 在文章的世界里穿梭,无论高低都能承载。 杰出的韩愈先生,才华跨越了百代。 传记记载着什么新奇的故事,得益于它的传承没有泯灭。 这位先生的胸怀宽广,各种道理都在其中翻涌。 学识深厚但生活困苦,总是跟时代相悖。 喜爱那些不成器的子弟,为他们磨砺去粗糙之处。 辛勤耕耘了三十年,所得到的只是粗陋的粮食。 留给我的虽然有限,但崇高的道德理念依然存在。 想象一下那躲避鹰隼疾速奔跑的样子,山丘就如同小小的一块地方。 究竟该如何约束自己,甘愿让真情实意逐渐消失。 或许应该烧掉笔砚,重新提醒自己的儿子。 刚刚还在关心温饱,现在却对着大酒杯坐着。 关上门,围着暖炉,大口吃着美食,获得内心的满足。
去完善
释义
《谢王敦玉惠双兔》注释: 1. 惟兹衣褐徒,功用莫与大。 - 衣褐:古代贫贱之人所穿粗布衣。 2. 驰骋文字间,下上无不载。 - 驰骋:奔跑。 3. 卓哉昌黎公,毫端跨百代。 - 昌黎公: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封号。 4. 传纪何新奇,不泯良有赖。 - 传纪:传记。 5. 先生胸次广,万窍号一噫。 - 万窍:万事。 6. 学成身益穷,动辄与时背。 - 动辄:动辄得咎,常常受到指责。 7. 兴怜不肖子,磨砻去瑕颣。 - 兴怜:怜悯。 8. 辛勤三十年,所得才稊稗。 - 稊稗: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9. 遗我虽八蹄,高义意有在。 - 遗我:赠送给我。 10. 想当避鹘拳,冈垄如历块。 - 避鹘拳:躲避鸟儿的袭击。 11. 束缚谅何施,拙情甘自退。 - 束缚:限制。 12. 笔砚行且焚,重垂儿子戒。 - 笔砚:写字的工具。 13. 方当事口腹,坐与巨觥对。 - 事口腹:满足口腹之欲。 14. 闭门拥红炉,大嚼资一快。 - 红炉:烧红的火炉。
去完善
赏析
《谢王敦玉惠双兔》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一首感谢诗。全诗通过对兔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惟兹衣褐徒,功用莫与大”,以兔子作为比喻,描述了平凡生活中的百姓,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这里暗示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的尊重和关注。 颔联“驰骋文字间,下上无不载”,赞美了善于运用文字的力量,将世事洞察无遗的文学家。这里表达了对文学家的敬仰之情。 颈联“卓哉昌黎公,毫端跨百代”,以韩愈为典范,赞美了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这里强调了文学的价值和传承意义。 接下来四联,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王敦玉的境遇,表达了自己虽学有所成但仍处境艰难的无奈,以及感激王敦玉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 尾联“方当事口腹,坐与巨觥对。闭门拥红炉,大嚼资一快”,则表现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态度,宁愿享受眼前的快乐,也不愿意被世俗困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王敦玉惠双兔》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7年,即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正值南宋中叶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在这一年,李处权时年58岁,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早年曾入仕为官,后因战乱而隐退江湖,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感慨,这首《谢王敦玉惠双兔》即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品。 在这个时期,南宋的社会生活相对安定,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所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同时,由于北方战乱的影响,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社会背景为李处权这样的文人提供了创作的环境和灵感来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