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庵和尚赞
奋劈胸拳,捞摸虚空骨髓。
开活入眼,瞎却自己顶门。
从兹海涌峰危,是谓东山正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挥舞拳头,去摸索那虚无的根本。睁开眼睛看世界,反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从此风起云涌,山势险峻,这就是东山的真谛。
去完善
释义
1. 奋劈胸拳:此处表达应庵和尚勇于践行佛法的决心,以“胸拳”比喻坚定信念。
2. 捞摸虚空骨髓:指应庵和尚致力于探究佛教的深奥教义。其中,“虚空”象征无尽的智慧,“骨髓”表示精髓、核心部分。
3. 开活入眼:意为应庵和尚打开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使其更加明了。
4. 瞎却自己顶门:意味着应庵和尚教导人们放下主观偏见,达到智慧圆满。
5. 海涌峰危:描述禅林中大师云集的场景,用海洋波涛汹涌、山峰险峻的形象表现思想碰撞的激烈氛围。
6. 东山正续:这里是作者对应庵和尚在佛教传承中所做贡献的评价,意为应庵和尚将禅宗发扬光大,成为佛教发展的重要一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赞美了应庵和尚的哲学精神与禅学境界。诗人以“奋劈胸拳,捞摸虚空骨髓”开篇,表达了应庵和尚面对虚无世界的勇敢和执着。接着用“开活入眼,瞎却自己顶门”描述其具有开放心态,即使身陷黑暗也能保持内心的光明。这两句诗强调了应庵和尚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保持冷静和理智。最后,诗人用“从兹海涌峰危,是谓东山正续”作结,表明应庵和尚引领了一代风骚,使禅宗文化得以传承。整首诗节奏明快,意象丰富,展现了对应庵和尚由衷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应庵和尚赞》是南宋诗人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赞美诗,用以歌颂应庵和尚的德行和智慧。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在外部,金国对南宋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在内部,权臣韩侂胄主张北伐,引发了朝野的纷争。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智愚作为一位出家人,选择远离世俗纷争,潜心修行。他在应庵和尚的影响下,加深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这首赞美诗。
释智愚在诗中赞扬应庵和尚具有深厚的禅定功夫,能够在纷扰的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同时,他还强调了应庵和尚的智慧和道德修养,认为他是一位真正领悟佛法真谛的高僧。通过这首诗,释智愚表达了对应庵和尚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本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