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余氏幽光亭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题余氏幽光亭二首 其二
自夺幽人去,江山胜气无。秖今埋宿草,谁复奠生刍。满世儒冠宠,他年史笔诛。未应丘壑底,遗恨失金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汪藻(1079年-1154年),字彦章,号浮溪居士,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政治家。 汪藻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历任州县官职。后...查看更多
yoyocqj
去完善

译文
自从那个隐逸之人离去之后,江山的壮美之气也似乎消逝了。如今只留下那凄凉的墓地,还有谁会去祭奠这位故人呢?尽管世间的那些文人学士备受宠爱,但在未来的历史中,他们将难逃严厉的评判。在山林之间,仍有些遗憾未能得到世人充分的认识和赞美。
yoyocqj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自夺幽人去”:指自己远离繁华喧闹的都市,来到了幽静的地方。 2. “江山胜气无”:江山风光很美,但缺少了人的生气。 3. “秖今埋宿草”:现在只看到荒草埋没了曾经的痕迹。 4. “谁复奠生刍”:祭奠的人已经没有了。 5. “满世儒冠宠”:儒雅的士人受到世人的宠爱。 6. “他年史笔诛”:未来历史的记载可能会对这些人进行批判。 7. “未应丘壑底”:不应该在山谷中留下遗憾。 8. “遗恨失金朱”:遗憾的是失去了官职荣华。
yoyocqj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幽光亭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展示了幽光亭的风光和历史的变迁。首联“自夺幽人去,江山胜气无”表现了幽光亭的宁静与美丽,突出了其独特的韵味;颔联“秖今埋宿草,谁复奠生刍”则揭示了世事沧桑,令人感叹时光流逝;颈联“满世儒冠宠,他年史笔诛”以历史和现实的对照,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尾联“未应丘壑底,遗恨失金朱”则以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于往事的遗憾。整首诗既是对幽光亭景色及历史的描绘,也是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yoyocqj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余氏幽光亭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汪藻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140年前后,正值南宋初期,国家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汪藻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原本在京城担任官职,但由于对朝政的不满,决定辞官回乡。在回乡的途中,他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深感痛心。然而,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也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如“幽光亭”这样的美景,给了他心灵的慰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兵的威胁,国土分裂,民不聊生。然而,汪藻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努力寻找生活中的希望和美好,用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首《题余氏幽光亭二首 其二》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心境写照,通过描绘幽光亭的美景,传达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yoyocqj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