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岳林古渡

标题包含
岳林古渡
契翁来作济人舟,两岸青山浸碧流。 舞棹舷歌不到处,知心惟有老岩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让咱们共同努力划向彼岸,江面倒映出两岸青山翠绿的影子。 舞动船桨歌声嘹亮传不到的地方,只有那苍老岩石能够理解我们的真心。
去完善
释义
1. 岳林古渡:岳林是浙江慈溪市的古地名;古渡是指古代的水上渡口。 2. 契翁:指宋朝高僧释智愚,字契翁。 3. 济人舟:帮助人们的船。此处寓意释智愚的德行和法力。 4. 舞棹舷歌:泛指划船时兴起的歌舞。这里借指人们欢愉的景象。 5. 老岩头:指的是年迈的石匠。这里代指与释智愚有深厚交情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岳林古渡”为题,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首句的“契翁来作济人舟”巧妙地将诗人的形象与古人比喻为济世之舟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在这个渡口所担当的角色,也暗示出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刻友谊。而接下来的“两岸青山浸碧流”则生动地展现了渡口的美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 在欣赏过美丽的景色之后,诗人笔锋陡转,以“舞棹舷歌不到处”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这里“舞棹舷歌”是指行船时的歌舞,而“不到处”则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时光有限,显示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最后一句“知心惟有老岩头”则以拟人手法将老岩头拟人化,表达出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传达了诗人隐逸山林,寄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岳林古渡》是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智愚创作的山水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岳林古渡口,眺望远方景色时的感慨和思绪。在这首诗中,释智愚以凝练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岳林古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南宋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困苦。在这个背景下,释智愚作为一名僧人,肩负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他以诗歌为载体,传递出对世事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释智愚生活在南宋末年,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严重。他在佛门中度日,诵经念佛,试图寻找心灵的慰藉。然而,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僧人,他无法完全置身事外,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岳林古渡》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时代风云变幻,但诗人依然坚守信念,坚信未来会有美好的曙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