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洗红二首 其二
休洗红,洗红红减色。虽好不如新,著时须爱惜。阿母嫁女不择人,鸡飞狗走长苦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要清洗红布,因为清洗会使红色褪色。虽然它看起来很漂亮,但它已经不再新鲜了,所以在使用时需要珍惜。母亲在嫁女儿时并不选择女婿,结果导致鸡飞狗跳,长久以来都非常辛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休洗红:古代女子用以染指甲的红颜色。这里指代红色指甲油。
2. 洗红红减色:清洗掉红色的指甲油,颜色会减退。这里是说不要让红色的指甲油褪色。
3. 虽好不如新:虽然好的东西不如新的吸引人,但使用时要珍惜。
4. 著时:使用时。
5. 阿母嫁女不择人:形容女子随便选择丈夫。这里的“阿母”指的是母亲。
6. 鸡飞狗走:形容生活混乱不堪。
去完善
赏析
休洗红二首其二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婚礼画卷。诗的前两句“休洗红,洗红红减色”以衣物为切入点,体现了珍惜情感的立意。诗人通过对比“洗红”与“洗红红减色”揭示了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警示人们要学会珍惜情感和时光。接下来的诗句“虽好不如新,著时须爱惜”则以母亲的视角提醒新娘在婚后要勤俭持家,体现出母亲对女儿的关爱与期望。最后两句“阿母嫁女不择人,鸡飞狗走长苦辛”则描述了封建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母亲宁愿女儿嫁给品行不一的男子,也不希望看到女儿孤苦一生,这种无奈和辛酸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婚姻观念和社会现实。整首诗既寄托了诗人对生活深切的关怀,也反映出当时女性命运的曲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休洗红二首·其二》是元代诗人张翥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了解这首诗的内涵。
张翥是元代著名的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涉猎社会生活、历史典故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然而,在他的生活中,曾历经坎坷,甚至一度陷入困境。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在面对世事无常时,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元朝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更加重视。同时,元初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战争频繁,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苦难。张翥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对这些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感触。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女子思君之情,隐喻了自己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感慨世事的无常,呼吁人们在有限的时光里珍惜当下,积极追求理想。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以及对民族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