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百花林书堂
书堂静占百花林,蜀锦香浮一迳阴。
杨柳软风吹雨醒,海棠轻雾拥春深。
盈樽有酒供清醉,满眼皆诗足胜吟。
冰雪相看人更好,竹君梅友岁寒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繁花盛开的校园里,一阵香气弥漫,来自锦绣般的芙蓉花,它投下一片阴凉。和风吹过,雨水洗过的杨柳显得格外柔软。海棠花在雾气中轻轻摆动,带来春天的气息。举起酒杯,品尝美酒,足以让我陶醉;眼前满是诗歌,充满了诗意。我们相视而笑,如同冬天的雪与冰,相互映衬;我们与竹子、梅花为友,共享严寒中的信念。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
2. 百花林:指春天时百花齐放的树林。
3. 书堂:学校或读书的地方。
4. 蜀锦:四川生产的织锦,这里用来形容花朵的颜色鲜艳。
5. 杨柳软风:轻柔的春风吹拂着杨柳。
6. 海棠轻雾:形容海棠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的样子。
7. 清醉:指饮酒之后的清醒状态。
8. 冰雪相看:比喻双方关系纯洁,这里表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9. 竹君梅友:竹子为君子之友,梅花为雅士之交,这里用竹子和梅花来象征师生的美德。
10. 岁寒心:经历过寒冷考验的坚定意志,这里表示师生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决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读书环境。首联通过“百花林”和“书堂”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颔联则描述了自然环境的生机与活力,用“软风”、“香浮”等词语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颈联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环境的美好,诗人置身其中,悠然自得;而尾联则以“冰雪相看人更好,竹君梅友岁寒心”的意境来暗示身处如此佳境,人们更容易保持高尚的品德,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景致的生动描绘,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百花林书堂》是南宋著名文人姚勉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47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的入侵、蒙古帝国的崛起等。这些事件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作者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创作《题百花林书堂》时,姚勉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刚刚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进士。这使得他对人生和理想有了更多的思考。此外,他还受到了当时儒家文化的影响,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些都反映在这首诗中。
在诗中,姚勉通过对百花林书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当时人们普遍面临着战乱和困苦的生活,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精神寄托和鼓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