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泊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

标题包含
泊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
泛楫楚江曲,辍棹潇湘涯。天水互澄廓,矧逢清秋时。霜明沙渚净,露寒岸草滋。芳蘅被长薄,修篁映素漪。月华临夜空,青山窈多姿。帝子渺何许,㛹娟远水湄。逶靡回翠旌,仿佛骖文狸。苍梧白云去,洞庭丹枫衰。美人期不还,日落愁参差。眷彼湘竹吟,踌躇有馀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曲折的楚江边泛舟,停桨在潇湘水畔。天与水的映衬格外开阔,尤其在秋天更为明显。霜色使沙洲显得明亮,寒露使岸边青草更加茂盛。芳草布满长长的河岸,挺拔的竹子倒映着素雅的水波。月光洒满夜空,青山显得更加婀娜多姿。仙子在哪里呢?她正遥远地在水中等待。渐渐消失在翠绿的旗帜之间,好像是骑着花斑文狸的动物。苍梧的白云已经飘走,洞庭的红枫开始凋零。心爱的人还没有归来,太阳落山了,心中的忧虑变得更加复杂。留恋那湘妃的传说,依旧能感受到深深的哀伤。
去完善
释义
《泊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泊:停泊;湘口:湖南境内湘江与资水的汇合处;二妃庙:祭祀娥皇和女英的庙;楚江:屈原流放的地方,在今湖南省;舸:大船;辍:停止;渚:水中小块陆地;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蘅:杜蘅,一种草本植物;被:覆盖;长薄:指山水之间;修:长;篁:竹子;素漪:白色的波纹;月华:月光;空:天空;窈:幽深;帝子:皇帝的女儿,这里指二妃;渺:遥远;㛹娟:美好、美丽的女子;水湄:水岸;逶靡:曲折前行;翠旌:绿色的旗子;仿佛:好像;骖:驾驭;文狸:传说中的猫科动物;苍梧:古地名,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一带;白云:形容悠远的时光;洞庭:湖南省岳阳市的湖泊;丹枫:红色的枫树;衰:枯黄;美人:指二妃;期:约定;不还:不回来;日:太阳;落:落下;愁:忧愁;参差:错落不齐;彼:那个;湘竹:斑竹,相传舜死后,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江边哭泣,泪水滴在竹子上留下了斑点;吟:诗歌的一种形式;踌躇:犹豫;有:表示存在;馀悲:无尽的悲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泊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描绘了湘江、潇水的汇合处,二妃庙周边的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清冷、夜晚的宁静和二妃庙的神秘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首联“泛楫楚江曲,辍棹潇湘涯”,写出了乘舟来到二妃庙的过程。颔联“天水互澄廓,矧逢清秋时”,表现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 颈联“霜明沙渚净,露寒岸草滋”,描绘出秋天清晨的美景。尾联“月华临夜空,青山窈多姿”,则展现出夜晚月光下的静谧之美。 其中,“帝子渺何许,㛹娟远水湄。逶靡回翠旌,仿佛骖文狸。苍梧白云去,洞庭丹枫衰。美人期不还,日落愁参差。”四句,则以二妃的形象,展现了时间流转、物是人非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描绘古迹、寄托感慨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泊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是由明末清初的文人吴光所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末清初,大约公元1644年至1722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处于明清两朝交替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民生疾苦颇多。 在这个特殊时期,吴光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明朝的官员,但在明亡后,因拒绝投降清朝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隐姓埋名,过着隐居生活,直到晚年才逐渐恢复名誉。他的作品多反映这一时期的世态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也非常复杂。明清交替时,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清朝初期,虽然实行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政策,但社会矛盾并未完全消除。这些时代背景为吴光的诗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历史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