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楼
万古山楼对黄鹤,一身楚塞吟清秋。羲娥平向窗中过,江汉交回槛外流。深窟鼋鼍时隐见,盘涡鸥鹭静沉浮。祢衡李白今何处,日暮空悲芳草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黄鹤楼上眺望万里江山,一身的清新才情在楚国边疆留下诗的佳话。阳光和月亮静静地从窗户中划过,而长江与汉水则在窗外交汇流转。潜藏在深潭里的老龟和鳄鱼时不时地露一露面,而漩涡中的海鸥和白鹭却平静地起伏着。曾经的文人墨客,如祢衡、李白,如今又在哪里呢?望着夕阳下的青草河洲,心中满是悲伤与感慨。
去完善
释义
1. 晴川楼: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与黄鹤楼隔江相望,历史上为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2. 黄鹤:这里指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3. 楚塞:指楚国边界的关塞,这里代指武汉地区。
4. 羲娥:羲和与嫦娥的并称,泛指日月。
5. 江汉:长江与汉水。
6. 鼋鼍:即鼋与鼍,均为水生动物。
7. 盘涡:漩涡。
8. 祢衡: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因言行不受世礼约束,招致杀身之祸。
9.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10. 日暮:傍晚时分。
11. 芳草洲:长满芳草的水中小岛。
去完善
赏析
《晴川楼》是一首描绘长江边黄鹤楼的诗,诗人借景抒发了对历史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如“万古山楼”、“一身楚塞”等传达出黄鹤楼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诗人通过“羲娥平向窗中过,江汉交回槛外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此外,诗人还提到了与黄鹤楼有关的两位古人:祢衡和李白,以此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之情,并抒发了一种岁月沧桑的感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晴川楼》是明代诗人吴光的一首描绘黄鹤楼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以表现个性、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在诗的创作期间,吴光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曾经担任官员,但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回乡,从此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也让他更加向往自然之美。
与此同时,明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对吴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当时,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选拔人才的途径,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科举,以求功名。然而,这种制度也导致了文人的趋炎附势和道德沦丧。因此,吴光在诗中表达了对这种制度的批判和对真正文人的赞美。
总之,《晴川楼》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明时期的历史文化、吴光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一首传颂千古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