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暮春
娇声啭处藏鹦小,美睡浓时落日斜。
桥拂柳溪深涨水,眼惊春雨过飞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莺歌燕舞的地方,翠鸟翩翩起舞;夕阳西下的时候,人们沉沉睡去。
桥边的柳树拂动着溪水,水位不断上升;春天的细雨洒过,花瓣飘散如诗如画。
去完善
释义
娇声:婉转的鸟鸣;啭:鸟叫声。
鹦小:指鹦鹉。
美睡:美好的睡眠。
浓时:浓厚的时候。
斜:倾斜。
桥拂:桥轻轻碰触。
柳溪:柳树成荫的小溪。
深涨水:水位高涨。
眼惊:眼中吃惊。
春雨:春天的雨。
过飞花:指花瓣飘落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傍晚景象的古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
“娇声啭处藏鹦小,美睡浓时落日斜”这两句诗以鸟儿和夕阳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鸟儿的娇声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而落日的余晖则为春天增添了一抹宁静与祥和。
“桥拂柳溪深涨水,眼惊春雨过飞花”这两句则以溪水、花朵等景象,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桥边的柳树垂下绿色的新芽,溪水上泛起涟漪,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过后,漫天飞舞的花瓣又为春天增添了浪漫与诗意。
整首诗以不同的视角和元素共同呈现了一幅完整的春天画卷,不仅展示出春天美丽景色,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回文暮春》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吴光的一首咏物词。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之间。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吴光本人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多数具有丰富的哲理和浓厚的社会关怀意识。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起伏波折,如科场失利、家族变故等,这些经验使得他的文学作品中融入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感慨。
结合这一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回文暮春》这首词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态度的写照。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作者巧妙地运用回文手法,展示了暮春时分美丽而复杂的景象。同时,透过这一风景,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