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招隐山六洞

标题包含
游招隐山六洞
攀陟情忘疲,洞壑洵回邅。朝阳开霏微,夕景映澄鲜。菡萏不可见,白雀徒空传。窈窕北牖室,演漾南华泉。虚窦显向背,隐磴潜亘绵。蔽亏欺日月,藏纳杳云烟。削凿太华小,淡瀩神岛连。偶然二仪创,遂夺万古妍。寓真赏非一,寻异怀屡迁。浩荡观物化,聊谢区中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爬山让我忘记疲倦,在山谷中徘徊。太阳初升时雾气渐消,夕阳西下时天色澄明。荷花看不到,白雀也无法得知。在北窗的小屋里阅读《南华经》,仿佛能感受到清泉流淌。空洞幽深,显露于世,山径曲折,却隐藏着秘密。有时候可以遮住阳光和月亮,有时又云雾弥漫,难以捉摸。此处就像缩小版的华山,景色清幽,与神仙岛屿相连接。这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我有很多想寻找的东西,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我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暂时忘记了尘世烦恼。
去完善
释义
1. 游招隐山六洞:招隐山位于江苏苏州,六洞指的是招隐山的六个著名洞穴。 2. 攀陟:指攀登。 3. 疲乏:感到疲劳。 4. 忘:忘记。 5. 诚:确实。 6. 回邅:纡回曲折。 7. 朝阳:初升的太阳。 8. 霏微:雾气弥漫的样子。 9. 夕景:傍晚的景色。 10. 澄鲜:清澈鲜明。 11. 菡萏:荷花。 12. 白雀:传说为瑞鸟。 13. 空传:指传闻无据。 14. 窈窕:形容幽深的样子。 15. 北牖室:北向的居室。 16. 演漾:荡漾。 17. 南华泉:南华寺内的泉水。 18. 虚窦:幽深的洞穴。 19. 向背:正面和背面。 20. 隐磴:隐蔽的台阶。 21. 亘绵:绵延不绝。 22. 蔽亏:遮蔽。 23. 欺:超过。 24. 日月:比喻时间和光阴。 25. 杳:深远的样子。 26. 云烟:云雾。 27. 太华:即华山。 28. 淡艡:淡雅的样子。 29. 神岛:神仙居住的地方。 30. 二仪:天地。 31. 万古:长久的时间。 32. 妍:美丽。 33. 寓真赏:寄托真实的欣赏。 34. 非一:不止一个。 35. 寻异:寻找不同的景色。 36. 屡迁:多次改变。 37. 浩荡:广阔的景象。 38. 观物化:观察事物的变化。 39. 区中缘:人世间的缘分。
去完善
赏析
《游招隐山六洞》吴光这首古诗,描绘了在招隐山六洞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六洞的奇特景象。从“攀陟情忘疲,洞壑洵回邅”到“演漾南华泉”,诗人以其独有的敏锐观察力,描述了在游览过程中各个角度的美景。“虚窦显向背,隐磴潜亘绵”更是对六洞内景象的真实写照,充满诗意。而“蔽亏欺日月,藏纳杳云烟”则是对六洞景观极致的美化和形容。诗人借六洞之景,寓意宇宙自然的壮丽神奇,并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总的来说,这首诗无论从艺术构思还是表现手法,都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树一帜的诗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招隐山六洞》是宋代诗人吴光所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左右,正值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吴光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战乱和政局不稳,多次被迫离职。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他逐渐对现实世界产生了厌倦之情,转而寄情于山水诗酒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是,当时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战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文人墨客也普遍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光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