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昭州城楼即事

标题包含
登昭州城楼即事
两江穿石壁,叠嶂倚孤城。舟向猿边下,人于鸟上行。岩幽谷雾暝,野旷戍烟平。薄暮楼笳发,栖栖旅客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江和嘉陵江穿过峭壁,层峦叠嶂依靠着孤独的城堡。船在猿猴附近靠岸,人们在鸟儿的上方行走。岩石后面的幽深山谷被雾气笼罩,原野上的烽火和平静相连。傍晚时分,高楼中的胡笳声响起,孤独的旅客在这寂静中更显凄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昭州:唐代郡名,位于今广西省桂林市南郊。 2. 两江:指桂江和湘江。 3. 石壁:此处指昭州的城垣。 4. 叠嶂:重叠的山峰。 5. 倚孤城:意为群山环绕着孤零零的昭州城。 6. 舟向猿边下:形容船只沿着河流顺流而下,好像在靠近猿猴所在的岸边。 7. 人于鸟上行:描述人们像鸟儿一样行走在山间小径上。 8. 岩幽谷雾暝:山洞幽深,山谷中的雾气浓厚。 9. 野旷戍烟平:荒野空旷,戍楼的炊烟升起显得平静而宁静。 10. 楼笳发:楼上的笳声响起。 11. 栖栖旅客清:形容游历四方的游客心清如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昭州城楼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吴光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观察和感悟。诗人以两江穿石壁、叠嶂倚孤城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荒凉而雄伟的氛围。紧接着,诗人通过舟向猿边下、人于鸟上行这两个生动的画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的中间部分,岩幽谷雾暝、野旷戍烟平,则进一步渲染了昭州城楼的神秘与苍茫之感。最后,诗人以薄暮楼笳发、栖栖旅客清收尾,既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又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昭州城楼即事》是唐朝诗人吴光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吴光(生卒年不详),字光伯,江南苏州人。曾任侍御史、尚书左丞等职。他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担任昭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体察民情,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和时代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在创作这首诗时,吴光已经历了官场的风风雨雨,深知百姓之苦。他在昭州城楼上眺望远方,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描绘昭州风光的诗篇。诗中以“稻香千顷浪,木叶万家村”的美景描绘出昭州的富饶与繁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