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越趋明上虞道中和季申梅四首 其三

标题包含
自越趋明上虞道中和季申梅四首 其三
玉瘦香寒不自持,潇然冷蘂暗疏枝。 向来几许闲花木,及见春光烂漫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赵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赵令詪是进士出身,曾任过太常博士。赵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美玉消瘦香气寒冷难以自持,潇洒冷淡的花蕊在稀疏的树枝间悄悄绽放。一直以来都是那般的悠闲恬静,待到春暖花开时节尽情释放美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越:古国名,位于今中国浙江省一带。 2. 明: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 3. 上虞:县名,位于今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境内。 4. 和:唱和,指和诗,用原诗的韵作诗回应。 5. 季申:人名,与作者一起写诗的人。 6. 梅四首:描写梅花的四首诗。 7. 玉瘦香寒:形容梅花的高洁品质。 8. 潇然:萧瑟的样子。 9. 冷蘂:寒冷的花蕊。 10. 疏枝:稀疏的枝条。 11. 向来:从前。 12. 闲花木:普通的草木。 13. 春光烂漫:春天明媚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梅花盛开的景象的诗作。诗人以"玉瘦香寒不自持"来形容梅花的风姿,既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品格,也暗示出它在寒冷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接着的"潇然冷蘂暗疏枝"则进一步通过描写梅花的花朵和枝条,形象地展示出梅花的孤傲姿态以及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诗中还提到"向来几许闲花木,及见春光烂漫时",表达了在春天到来之时,各种花卉争相开放的情景。这首诗从多角度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和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越趋明上虞道中和季申梅四首 其三》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赵鼎所创作的一组诗歌中的第三首。这组诗歌主要是赵鼎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从绍兴府到杭州赴任的途中,与友人季申同游梅园时所作。 绍兴十二年是南宋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这一年赵鼎被任命为尚书省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南宋朝廷的重要政治人物。然而,此时的南宋正处于金人的威胁之下,国家的局势并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赵鼎一方面肩负着国家重任,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个人命运的考验。 赵鼎与季申都是南宋著名的文人,他们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此次同游梅园,两人共同欣赏梅花之美,抒发对自然的感慨。在诗歌中,赵鼎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品质,表达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责任担当和坚定的信念。同时,他也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自越趋明上虞道中和季申梅四首 其三》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赵鼎在国家危机和个人命运的双重压力下创作的。他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