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 其二
拄藤峰顶一长啸,赠子西行风半帆。 想见月生潮上处,新诗历历在千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站在这高高的山峰之巅,我发出一声长长的呼喊,以此来送别我的朋友。想象着他即将踏上旅程的船只,船上的帆随风鼓起一半,这样他就可以顺利地前行了。在他离开之后,当月亮升起,潮水涌起之时,我想起了我们在山间的每一次相聚,那时我们一起写诗、谈论诗歌,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都还留在这些山峦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求道人:指朱松的友人,此处为形容词,表示此人致力于追求真理。 2. 永福:古代地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南。 3. 同参:指同行之人或志同道合的朋友。 4. 其二:这是朱松《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组诗中的第二首。 5. 拄藤峰顶:意指攀登山峰,拄着藤条。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访友人所经过的地形。 6. 一长啸:表达诗人送别友人的悲伤之情。 7. 西行:这里是前往福建福州的方向。 8. 风半帆:形容船帆随风飘扬的样子。 9. 月生潮上处:描述夜晚潮水上涨时的景象。 10. 新诗:即新的诗篇,此处诗人寄寓了对友人能创作出好作品的期待。 11. 历历在千岩:形容诗文之美,如同景色生动的山岩之间。
去完善
赏析
朱松的这首诗《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 其二》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与风景的热爱。诗歌的首句“拄藤峰顶一长啸”描述了作者与朋友一同站在山峰之巅,俯瞰世界的辽阔景象,以“长啸”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豪情。紧接着的第二句“赠子西行风半帆”则是通过借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友人前往西部的路上,诗人为他送行,祝愿他一帆风顺的美好愿景。 接着的第三句“想见月生潮上处”则是在想象友人在航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美景,月光照亮海面,潮水涌动,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最后一句“新诗历历在千岩”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友人在经历了万水千山之后,能创作出更多优美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朱松所创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前后,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时期,也是儒家理学思潮兴起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朱松的个人经历颇为曲折。他曾任吏部郎官、国子祭酒等职,后因反对秦桧投降政策被贬谪至福建一带。在此期间,他致力于讲学、著述,提倡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他的诗歌作品也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为主。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朱松正身处南宋政局动荡的时期,外患严重,国内矛盾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松送友人求道人前往永福山拜会同参道士,表达了对友人的关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探寻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