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鹤林寺

标题包含
游鹤林寺
步屧叩禅扉,春山碧四围。 天高黄鹤远,仙去杜鹃非。 拂石云生袖,扪松雾湿衣。 几生通佛性,一昔遂忘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步屧叩禅扉,春山碧四围。——信步穿过木屐敲击寺庙门,春天的山脉环绕在四周。 天高黄鹤远,仙去杜鹃非。——天空高远黄鹤已远去,仙人离去杜鹃啼叫不似以往。 拂石云生袖,扪松雾湿衣。——轻拂石头云朵从衣袖飘出,触摸松树时雾气湿润了衣裳。 几生通佛性,一昔遂忘归。——几经人生方理解佛性,一夜之间就忘却归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步屧(xiè):行走的意思。 2. 叩:敲击。 3. 禅扉(fēi):佛教寺庙的大门。 4. 春山:春天的山景。 5. 黄鹤:指传说中的仙鹤,此处也代指仙人。 6. 仙去:升天成仙而去。 7. 杜鹃:鸟名,又名为杜宇、子规,叫声哀怨,常用来象征悲苦。 8. 拂石:轻轻触碰石头。 9. 扪(mén):摸。 10. 通佛性:达到佛陀的智慧和理解。
去完善
赏析
《游鹤林寺》是一首描绘游览寺庙景色的诗,全诗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前两句“步屧叩禅扉,春山碧四围”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叩响寺门、环顾四周的情景,简洁明了地表现出鹤林寺周围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接下来的三句,“天高黄鹤远,仙去杜鹃非。拂石云生袖,扪松雾湿衣”,通过对天空、黄鹤、仙人、杜鹃等元素的描绘,构建出一幅远离尘世纷扰、悠然自得的场景。最后两句“几生通佛性,一昔遂忘归”则揭示了诗人面对这般景象时的感悟,表达了渴望领悟佛性的内心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鹤林寺》是南宋诗人俞德邻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晚期。当时,金国对南宋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南宋内部又存在严重的政治腐败和军事软弱的问题,这使得当时的文人墨客普遍感受到一种焦虑和危机感。 俞德邻,字元锡,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进士,曾担任过吏部郎官等职务。在他所处的时代,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金国的威胁使得南宋朝廷不得不加强军备,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效并不显著。 在这样的背景下,俞德邻来到鹤林寺游览。鹤林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也是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喜欢游历的地方。在游览过程中,俞德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鹤林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