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巡按睦州过乌龙山

标题包含
巡按睦州过乌龙山
群山衮衮卷波涛,举手天门尺五高。 尘土多年昏病眼,犹能千里见秋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连绵起伏的群山如翻滚的波涛,高举手臂仿佛就能触碰到那高耸的天门山。多年来被尘土迷住的眼睛渐渐康复,如今还能在千里之外看清细微的事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巡按:巡行考察官吏。 2. 睦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附近。 3. 乌龙山:地名,位于睦州境内。 4. 群山衮衮:形容众多山峰连绵不断。 5. 卷波涛:形容群山的形状像海浪一样起伏。 6. 天门:天宫之门,这里指天空。 7. 尺五高:形容距离很近,只有一尺五寸的距离。 8. 尘土:比喻世俗的烦恼。 9. 昏病眼:视力模糊的病眼。 10. 千里见秋毫:形容视力极好,能在远处看清细小的东西。秋毫,秋季鸟兽新生的绒毛,形容极小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巡按睦州过乌龙山》中,元绛以磅礴的笔触描绘了乌龙山的壮观景象。首句“群山衮衮卷波涛”,运用叠词“衮衮”来形容群山之多,同时用“卷波涛”这一动态的画面展示出山势的磅礴。第二句“举手天门尺五高”,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乌龙山的高度,将人们向上天伸手而望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第三、四句“尘土多年昏病眼,犹能千里见秋毫”,则将视角转向诗人的个人感受。尽管诗人多年来奔波在尘世之中,双眼蒙尘,但他的心灵依然敏锐,能够欣赏到千里之外的细微之美。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执着,也流露出诗人历经沧桑后仍保持内心纯净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巡按睦州过乌龙山》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元绛在担任巡按时经过乌龙山时所创作的。诗人在旅途中感悟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奥妙,以诗的形式描绘了当时所见的美景和心境。此诗写作于公元1057年左右。 在这一时期,元绛正值中年,他曾在政治舞台上表现出众,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并在文学、史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元绛在现实生活中也面临诸多困扰,如家庭矛盾、官场斗争等,这些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影响。尽管如此,他在游历祖国山河的过程中依然保持了乐观进取的心态,以独特的视角发现了自然界的美。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艺术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苏轼、黄庭坚等。同时,儒学的复兴也为文人墨客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在诗歌、散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繁荣。此外,当时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火炮、指南针等新技术的出现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手段。 综上所述,《巡按睦州过乌龙山》这首诗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既反映了元绛本人的才情与人生经历,又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的多元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