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秀野亭

标题包含
题秀野亭
亭占青山口,郊原四望平。 遥林连崦黑,白水隔田明。 翠麦波涛动,飞泉剑珮轻。 长年便野趣,拟欲解尘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凉亭坐落在青山的入口,放眼望去,郊外的平原是如此的平坦开阔。 远处的树林与山麓相接,显得一片乌黑;而田间的流水,在阳光下显得明亮如白。 翠绿的麦子如同汹涌的波涛,起伏不定;而那飞溅的泉水,又好像利剑出鞘,轻盈无比。 长久以来,我沉浸在这自然的野趣之中,真想就此抛开世俗的烦恼,解脱心灵的束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秀野亭:题目,描绘秀野亭周围景色的一首诗。 2. 元绛:作者名字。 3. 青山口:指山脚,靠近山的出入口的地方。 4. 郊原:郊外,乡村。 5. 四望平:四面望去都是平坦开阔的田野。 6. 遥林连崦黑:远方的树林与山峦连接在一起显得暗黑。 7. 白水隔田明:农田间的溪流清澈明亮,隔开了田野。 8. 翠麦波涛动:绿色的麦子如同起伏的波浪。 9. 飞泉剑珮轻:形容泉水潺潺流下的声音轻盈悦耳。 10. 长年便野趣:常年沉浸在乡村生活的乐趣中。 11. 拟欲解尘缨:打算脱去尘世中的烦扰。
去完善
赏析
《题秀野亭》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词,元绛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秀野亭周边的景色。首联中“亭占青山口”以一个亭子作为观察点,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开阔的郊原;而“郊原四望平”则描绘了视野所及之处皆为平坦的原野,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 颔联中的“遥林连崦黑”与“白水隔田明”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葱郁的黑色的树林,另一边则是明亮的白水和田野。这种对比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也突显了诗人对色彩的敏锐捕捉能力。 颈联中的“翠麦波涛动”形象地描绘了随风起伏的麦浪,而“飞泉剑珮轻”则将飞泉比喻为轻柔的剑佩,展现出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感受到的活力与灵气。 最后两句“长年便野趣,拟欲解尘缨”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想要摆脱尘世纷扰的决心。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象丰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秀野亭》是北宋诗人元绛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这首诗诞生于公元994年,正值北宋初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 在这个时期,元绛担任湖州州学教授,经常与当地文人墨客交游,欣赏当地美丽的山水风光。秀野亭便是他们闲暇时品茗赋诗之处。这位才子见此美景心生感慨,遂挥毫泼墨,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长堤湖外绿周遭,四面荷花三面苕” 描述的是秀野亭周边的优美景色,亭亭玉立的荷花点缀在碧绿的湖面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 “一声渔唱出烟萝,几点鸥盟入浩渺”则道出了在宁静的水乡生活中,隐逸之士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胸怀宽广的气度。 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安定、人们生活无忧的良好现状,流露出一种闲适而又豪放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