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徒洛中九老会
五日佳辰郡政闲,延宾谈笑豁幽关。
阊门歌舞尊罍上,林屋烟霞指顾间。
德应华星临颍尾,年拘皓发下商颜。
名花美酒疎钟永,坐见斜晖隠半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天美好的时光里,官员们闲暇时聚在一起谈论政务,轻松地度过这段时间。他们邀请客人共进宴会,欢声笑语回荡在幽静的角落。城门外的歌姬舞女们在酒樽前表演,而城内的山林别墅则在瞬间就能欣赏到如画的美景。每个人的德行都如同明亮的星星照耀着大地,然而时光荏苒,白发的老人依旧渐渐老去。花香美酒伴随着钟声悠扬,大家坐着就能看到夕阳缓缓落下半山腰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洛中:古洛阳之地。
2. 五日佳辰:端午节。
3. 闾门:即苏州的阊门。
4. 华星: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5. 颍尾:颍水之畔,代指颍州(今安徽阜阳一带)。
6. 皓发:白头发,形容年老。
7. 商颜:商山,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境内。
8. 疏钟:稀疏的钟声。
9. 斜晖:傍晚的夕阳。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圣徒洛中九老会》诗中,诗人元绛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借代、拟人、设问等,生动地描绘出一幅与友人共享美景的画卷。首联“五日佳辰郡政闲,延宾谈笑豁幽关”用繁简相间的笔法,展现了官场的轻松氛围;颔联“阊门歌舞尊罍上,林屋烟霞指顾间”则以生动的场景,形象地传达了繁华的城市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颈联“德应华星临颍尾,年拘皓发下商颜”则通过比喻,表达了人们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和对时光的感叹;尾联“名花美酒疎钟永,坐见斜晖隠半山”则以优美的意象,传递了人们在闲暇时刻所感受到的美好时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愉悦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圣徒洛中九老会》是宋代诗人元绛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正值北宋熙宁年间。在这个时期,由于宋神宗的励精图治,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空前发展。然而,与此同时,新法政策的实施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矛盾与纷争。
此时,元绛已经步入晚年,官至尚书右丞。他在官场生涯中历经沉浮,对于朝廷的利弊得失有着深刻的见解。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元绛一方面表达了对前辈贤达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在这首诗中,元绛描绘了“洛中九老”的风貌,他们是一群志同道合、品行高洁的老者,他们在暮年之际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崇高的理想。元绛通过对这些前辈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