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溪口广慈寺

标题包含
题溪口广慈寺
云外轩窗切斗牛,翛然三伏亦生秋。 青山屈曲无重数,俱束溪光款款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外的窗户如同与斗牛星辰相接,在这炎热的夏天,也感受到了秋天的悠然。 曲折连绵的青山数不胜数,它们都汇聚了溪流的光芒,缓缓流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溪口:溪谷入口处。 2. 广慈寺:广慈,佛教术语,意指广度众生,慈悲为怀。广慈寺应是一座以广慈为主题的寺庙。 3. 云外轩窗:指寺庙的窗户,形容其高远宁静的氛围。 4. 切斗牛:古代天文学名词,指的是天空中的两颗星,即牵牛星与北斗七星。这里借代指天空。 5. 翛然:无拘无束的样子。 6. 三伏: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7. 青山屈曲:青山环绕曲折,比喻道路或人生路程蜿蜒漫长。 8. 无重数:无法计数,形容数量众多。 9. 俱束:全部集中。 10. 款款流:慢慢地流动,形容溪水的柔美和静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溪口广慈寺为出发点,展现了其周围环境的特点和作者的心境。开篇的“云外轩窗切斗牛”让人感受到了寺庙的高耸入云,也暗示了寺庙在诗人心中崇高的地位。而“翛然三伏亦生秋”则表现了诗人在这炎热的夏天里,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凉。接下来的“青山屈曲无重数,俱束溪光款款流”描绘了溪口周围的青山起伏不定,但都好像把溪光聚拢在一起流淌下来。这样的景象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与大自然亲近的心态。整首诗以景物描绘为主,语言简练且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溪口广慈寺》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元绛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68年,正值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在这一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寺庙建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广慈寺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诗人元绛,官场得意,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现在的副宰相),后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在人生的低谷期,他来到了溪口广慈寺。面对寺庙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元绛以溪水、竹林、钟声等元素描绘出广慈寺的清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在官场沉浮中对人生、对佛法的独特见解。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一首赞美寺庙之作,也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佳作,体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