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鼓山元公亭

标题包含
题鼓山元公亭
谁书吾姓揭亭颜,栋宇飞腾气象完。 谷口秋风吹鬓发,海东朝日上兰干。 地高顿觉群山小,天近须知六合宽。 三到岩扉殊不厌,异时长向画图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的现代白话文翻译是: 谁在亭子里书写我的姓氏,让这座建筑显得气势磅礴?山谷口的秋风拂过我的头发,海边的朝阳照在兰干之上。身处高地,四周的群山显得如此渺小;接近天空,我明白了六合一词的含义。多次来到这个岩石环绕的地方,让我非常喜爱;或许在未来,我会时常将它画在图画中欣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书写,记载; 2. 鼓山:地名; 3. 元公亭:亭子名; 4. 谁书:谁写的; 5. 吾姓:我的姓氏; 6. 揭亭颜:在亭子上题写; 7. 栋宇:指房屋建筑; 8. 飞腾:形容建筑宏伟壮观; 9. 气象完:气度非凡,景象完整; 10. 谷口:山谷入口; 11. 秋风:秋天的风; 12. 鬓发:头发; 13. 海东:东方的海边; 14. 朝日:早晨的太阳; 15. 上兰干:登上兰干之地; 16. 地高:地势高; 17. 顿觉:立刻觉得; 18. 群山小:周围的群山变小了; 19. 天近:天空显得更近了; 20. 六合宽:天地之间宽阔无垠; 21. 三到:多次到达; 22. 岩扉:石门; 23. 殊不厌:很是不厌烦; 24. 异时:以后; 25. 长向:长久地向着; 26. 画图:画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题鼓山元公亭”为题,展现了诗人游览鼓山元公亭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元公亭的建立以及其恢宏的气势;颔联描绘了秋风拂面、朝阳照耀的美景;颈联表达了登高望远、天地开阔的感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多次游览中流连忘返,期待未来还能再次欣赏这里的风光。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鼓山元公亭》是宋代诗人元绛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元绛正值壮年,他曾任尚书省左司郎中、知制诰等职,因直言敢谏而遭到排斥,后被贬为临江军安置。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相继涌现,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由于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士人阶层的兴起,文人墨客纷纷投身政治,关注国家治理和民生疾苦,诗词作品中展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佛教、道教的发展也对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许多诗人都受到了宗教文化的熏陶。 在创作《题鼓山元公亭》时,元绛或许是在感叹自己人生的曲折,同时也借古讽今,表达对政治黑暗的不满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