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石磴
石磴嵌空不计年,青青薜荔带风烟。
谢公诗句今亡恙,祇有红泉变玉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石阶仍然坚固地镶嵌在那里。翠绿的薜荔与周围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曾经脍炙人口的谢公诗如今已经无人传颂,只剩下那潺潺的泉水依旧流淌,并改名为“玉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古石磴:石阶,指诗中的庐山白鹿洞。
2. 易士达:元末明初诗人,字洪远,号鹿山。
3. 嵌空:突出,显现。
4. 计年:计算年份,形容时间久远。
5. 薜荔:一种常绿藤本植物。
6. 带风烟:与风烟一起。
7. 谢公诗句:谢灵运的诗句。
8. 亡恙:无恙,指诗文仍然存在。
9. 祇:只。
10. 红泉:红色的泉水,指庐山红泉。
11. 玉泉:清澈的泉水,指庐山玉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古石磴、青青薜荔以及红泉和玉泉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诗的开篇以“石磴嵌空不计年”起笔,表达出古石磴的悠久历史。接下来,“青青薜荔带风烟”一句则描绘了青翠欲滴的植物与朦胧的风烟相互映衬的画面,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随后,诗人引用了东晋著名文人谢公(谢灵运)的诗句,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之情。然而,尽管谢公的诗句仍然流传后世,但红泉已变为玉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永恒的自然和短暂的人类文明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先贤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石磴》是唐代诗人易士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古石磴的沧桑变化和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无常的感慨。以下是该首诗的创作背景: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易士达生活在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时期。当时唐朝政治腐败,边疆战争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易士达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社会的现实问题。
易士达一生坎坷,曾在官场遭受挫折。他曾担任县令一职,但由于直言敢谏,触怒了上司,被贬谪到偏远地区。这使得他对官场的腐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为官要为民,莫教百姓苦。”表达了他为民请命、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唐朝中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与此同时,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士人阶层地位上升,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心百姓生活。这种时代氛围对易士达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古石磴》这首五言律诗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创作的,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易士达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古石磴的沧桑变迁,通过对古石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