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秋江烟草诗卷

标题包含
题秋江烟草诗卷
万里长江浸碧流,烟笼细草满孤洲。 吟怀到此难排遣,独立斜阳古渡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里的长江水静静流淌,烟雾弥漫的小草铺满了整个孤独的沙洲。此刻的心情难以排解,独自站在夕阳下的古渡口。
去完善
释义
《题秋江烟草诗卷》是清朝诗人易士达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日江景的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万里长江:指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2. 碧流:清澈的流水,这里用来形容长江的水流。 3. 烟笼细草:烟雾笼罩着纤细的草,这里的“烟”指的是江上的水雾。 4. 满孤洲:充满孤独的小岛,这里的“孤洲”指的是江中的岛屿。 5. 吟怀:指诗人的心情和思绪。 6. 独立斜阳古渡头:独自一人站在夕阳下的古老渡口,这里的“斜阳”指的是夕阳,“古渡头”则是古老的渡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渡口,眺望远方的情景。他以“万里长江浸碧流”开头,形象地展示出江水的浩渺与广阔,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壮观的画卷。接着,他用“烟笼细草满孤洲”进一步勾勒出江景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随后,诗人表达了他的“吟怀到此难排遣”的感慨。这里的“吟怀”指的是他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而“难排遣”则表现了他对于现实处境的不满和无奈。这种情感在“独立斜阳古渡头”中得到深化,突显了诗人孤独、忧郁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在他的笔下,江水、烟雾、草地等自然景观都被赋予了生命的活力,成为了情感的寄托。同时,他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让“吟怀”拥有了自主性,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生动、立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秋江烟草诗卷》是明代诗人易士达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江景和草叶上的露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易士达作为一名文人,也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诗歌作品。他在创作这首《题秋江烟草诗卷》时,正值中年,人生阅历丰富,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 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儒家思想,文人墨客们常常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易士达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秋天江景和草叶露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非常常见,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总的来说,《题秋江烟草诗卷》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