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先月阁

标题包含
题先月阁
新筑亭台分外凉,广寒移下水云乡。 才当暝色千山合,便有簷前一点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建的亭台非常凉爽,仿佛把月亮从天空中的宫殿带到了地球的水乡。夜幕刚刚降临,群山一片昏暗,亭檐前的灯光闪烁,给人带来一丝温暖。
去完善
释义
《题先月阁》注释: 1. 先月阁:诗中提到的楼阁名称。 2. 新筑亭台:新建的亭台。 3. 分外凉:特别凉爽。 4. 广寒:指广寒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宫殿,这里用来比喻先月阁的高雅。 5. 水云乡:指江河湖泊附近的水乡。 6. 暝色:指夜晚的景象。 7. 千山合:许多山峦汇合在一起。 8. 簷:即屋檐。 9. 簷前一点光:指月亮或灯光等光源透过屋檐映出的光芒。
去完善
赏析
《题先月阁》这首诗歌以月色为主题,描绘了月色下的风景与意境。诗人易士达用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首句“新筑亭台分外凉”,首先点明了地点是新建的亭台楼阁,同时也传达了秋天的清凉之感。接著,诗人通过比喻将月亮比作广寒宫,从天上移到了人间的水云之乡,形象地描述出月亮高挂在空中的情景。这种比喻也巧妙地暗示了月色之美,为后续的诗句铺垫了情感氛围。 第二联“才当暝色千山合,便有簷前一点光”,描绘了黄昏时分,山色渐暗,万物即将入睡之际,突然间一抹月光洒落在屋檐前的景象。这两句诗富有动态,生动地展现了月光破云而出的过程。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月光的明亮和美丽。 整首诗采用了拟人、象征、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恬静与喜悦。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月光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先月阁》是南宋诗人易士达所作,此诗具体创作年代未详,但从诗句内容和作者生平的蛛丝马迹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在南宋后期,易士达晚年时期创作的。 当时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北方领土大量丧失,金人铁蹄肆意践踏中原大地。易士达身处这个动荡时代,身为文人士大夫的他忧国忧民,常常感叹世事沧桑、民生多艰。他在先月阁上登高远望,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意味深长的诗篇。 在这首诗里,易士达以"云外悬孤月"比喻先月阁,隐含着他对自己孤独命运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他遥想"六朝如梦",揭示了历史的短暂和无常,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从“银汉无声转玉盘”一句可以看出,当时整个社会气氛沉郁,战争阴影笼罩着每个人,因而连银河也变得悄无声息。这体现了当时人们普遍的压抑感和对未来的惶恐不安。 综上,《题先月阁》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南宋末期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