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王昭君

标题包含
王昭君
使者相随出汉宫,辞君上马去匆匆。 只因自恃好颜色,不把金钱买画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连文凤"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记录较少,或者您提供的信息有误。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随从使者在汉朝宫殿外相送,告别君主便立刻上马离开。 只是因为自身美貌出众,并不需要通过金钱来雇佣画师记录她的美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使者:这里指汉朝的官员,负责陪同王昭君前往匈奴。 2. 汉宫:汉朝的皇宫,这里指长安。 3. 辞君:告别君王,这里指汉元帝。 4. 上马:骑上马匹,准备启程。 5. 匆匆:形容时间紧迫,行色匆匆。 6. 自恃:自我依赖,自负于自己的美貌。 7. 好颜色:美貌的容颜。 8. 金钱:古代货币。 9. 买画工:用钱贿赂画家,使自己画像更为美丽,以便被选中入宫。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使者相随出汉宫”起笔,描绘了王昭君离别的场景。这句诗不仅展现了昭君告别故国的庄严气氛,还传达出她肩负使命、重任在肩的悲壮感。在接下来两句中,诗人刻画了昭君离别时的匆忙情景:“辞君上马去匆匆”,她将一去千里,远嫁异域他乡,从此与故乡亲人天各一方,心中无限感慨油然而生。 “只因自恃好颜色”中,诗人通过昭君的自白揭示了她之所以未能凭借画师的画技获得皇帝青睐的原因:她的美貌让她过于自信,以至于忽视了用金钱收买画师的重要性。这一句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巧妙结合在一起,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又略有瑕疵的女性形象。最后一句“不把金钱买画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权力和金钱可以左右人的命运,即使如昭君般才貌双全的女子亦不能幸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昭君》是明代诗人连文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在匈奴和亲时的离别之苦,表达了诗人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朱见深在位时期,当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历史人物的遭遇,以此来反思现实、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作者连文凤的人生际遇。连文凤生活在成化年间,他是明朝的一位文人,精通诗词歌赋,颇有才学。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一度被贬谪,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他笔下的王昭君,正是他自身境遇的投射,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慨。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在明朝成化年间,虽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边疆问题一直是朝廷的心头之患。特别是北方的蒙古部族,时常侵扰明朝边境,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朝政府采取了和亲政策,将皇室公主嫁给蒙古首领,以换取边疆的安宁。 综上所述,《王昭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成化年间,诗人连文凤通过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命运描述,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当时时代背景的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