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宝鼎现

标题包含
宝鼎现
红妆春骑。 踏月影、竿旗穿市。 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 甚辇路、喧阗且止。 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 抱铜仙、清泪如水。 还转盼、沙河多丽。 滉漾明光连邸第。 帘影冻、散红光成绮。 月浸葡萄十里。 看往来、神仙才子。 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 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 又说向、灯前拥髻。 暗滴鲛珠坠。 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词人。 刘辰翁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中进士,历任国史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红妆少女骑马出游。月光下,旗帜飘扬,穿过繁华的街道。放眼望去,高楼大厦,歌舞升平,香尘弥漫,如莲步般轻盈。箫声悠扬,相约美丽的仙女离去,不怕金吾的巡逻和酒醉。喧闹的街道暂时安静下来。听到念奴的歌声响起。老人们还记得宣和年的往事。怀念铜仙,泪水如同清水。回首望去,沙河边的美丽女子。月光洒在明亮的宫殿上,帘幕的影子如同彩色丝织。月亮映照在葡萄园中,绵延十里。欣赏着来来往往的神仙才子,不肯用菱花镜子打碎。思念小时候的竹马游戏,空自诉说,三千乐指。期待春天到来,到了春天却想睡觉。又说起,在灯下挽发髻,眼泪悄悄落下。就像天上的仙女和人间的女子,在梦中相见。
去完善
释义
1. 红妆春骑:形容女子盛装出游的场景。 2. 踏月影、竿旗穿市:形容繁华的市井景象。 3. 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形容楼台歌舞、香尘弥漫的景象。 4. 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形容笙歌曼舞、醉生梦死的场景。 5. 甚辇路、喧阗且止:形容繁华的街道上喧闹的声音停止。 6. 听得念奴歌起:念奴是唐代著名歌女,这里指美妙的歌声。 7. 父老犹记宣和事:宣和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年份,这里指代过去的美好时光。 8. 抱铜仙、清泪如水:形容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如同泪水般清澈。 9. 还转盼、沙河多丽:形容沙河边的美丽景色。 10. 滉漾明光连邸第:形容明亮的光线照在富丽堂皇的府邸上。 11. 帘影冻、散红光成绮:形容窗帘上的光影和红光交织成美丽的图案。 12. 月浸葡萄十里:形容月光洒在葡萄藤上的景象。 13. 看往来、神仙才子:形容繁华街市中的各种人物。 14. 肯把菱花扑碎:菱花是指镜子,这里表示不愿打碎镜子,意指不愿破坏这美好的时光。 15.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形容过去的童年快乐时光无法挽回。 16. 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形容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 17. 又说向、灯前拥髻:形容在灯下诉说往事的场景。 18. 暗滴鲛珠坠:鲛珠是指泪珠,这里形容哭泣。
去完善
赏析
《宝鼎现》是南宋文学家刘辰翁的一首描绘繁华都市景象的诗词。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都市的繁华与热闹。 首句“红妆春骑”,以红妆佳人骑马的景象,唤起了人们对繁华都市中美丽女子的想象。接着,诗人描绘了月光下的市街景象,“踏月影、竿旗穿市”,竿旗飘扬,灯火辉煌,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都市夜景图。 “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诗人通过对楼台歌舞、香尘莲步的描绘,表达了都市的繁华与热闹。同时,“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通过对箫声和彩鸾归去的描绘,展现了都市中的浪漫与诗意。 然而,随着夜幕降临,“甚辇路、喧阗且止”,繁华的辇路逐渐安静下来,人们纷纷离去。但诗人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通过“听得念奴歌起”,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歌妓们的歌声。 接下来,诗人回顾了历史上的繁华时光,“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时光的怀念之情。然而,现实却是“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沙河中美丽的景色与华丽的邸第,展现了现实的繁华景象。 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描绘了都市夜晚的壮丽景色。同时,“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表达了诗人对都市中才子佳人的赞美。 最后,诗人通过“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则展现了诗人对都市中浪漫与诗意的向往。 整首《宝鼎现》,刘辰翁以其优美的诗句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都市的繁华与热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宝鼎现》是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74年左右,正值南宋末期,金兵入侵,国势岌岌可危之时。 刘辰翁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即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然而,在他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对外屈辱求和,对内压迫百姓,导致国家危机四伏。刘辰翁对此深感忧虑,曾多次上疏献策,但均未受到重视。 在《宝鼎现》这首词中,刘辰翁通过对宝鼎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朝廷的不满。他感叹道:“宝鼎现,玉京人老,锦瑟华年谁与度?”这句话意味着国家的繁荣已经不再,而自己的年华也已老去,无人相伴共度美好时光。 此外,刘辰翁还通过对宫廷宴会的描绘,讽刺了朝廷的奢侈荒淫。他写道:“翠华惊起千峰上,玉殿虚檐接黄落。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这里描述了皇帝在宫殿中的奢侈生活,以及宫女们的美貌与才艺。然而,在这种表面的繁华背后,却是国家的衰败和百姓的苦难。 总的来说,《宝鼎现》这首词反映了刘辰翁对南宋末年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朝廷腐败无能的强烈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