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五

标题包含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五
虏饿曾无一月粮,煮弦烧箭莫充肠。 南来本恃清河粟,不意偏师夜绝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麟之"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敌人饿得已经没有一个月的粮食了,只能烧箭煮弦来填饱肚子。他们原本指望依靠清河水运的粮食,没想到我们的部队在夜间截断了他们的供应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虏饿":指的是敌方敌军饥饿。2. "一月粮":一个月的粮食。3. "煮弦烧箭":煮弓弦和烧箭杆以充饥。4. "清河粟":指河北清河一带的粮食,这里是借指金国统治下的北方地区。5. "偏师":偏军,非主力部队。6. "夜绝纲":在夜间截断敌人的粮草运输。
去完善
赏析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五》是南宋时期诗人周麟之创作的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敌军饥困、物资短缺的描绘,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诗中“虏饿曾无一月粮,煮弦烧箭莫充肠”两句,形象地描述了敌军极度匮乏的生存条件。他们甚至连一个月的粮食都没有,只能以弓弦和箭杆为食。而“南来本恃清河粟,不意偏师夜绝纲”则暗示敌军原本以为依靠清河的粮草供应,却不料在我军精锐部队的袭击下,粮草运输线被彻底切断,使得敌军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全诗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同时也揭示了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复杂博弈和生死较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五》是宋代诗人周麟之所创作的诗歌,流传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颂。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27年,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的动荡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周麟之正处于人生低谷。他本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然而,在这首诗中,他并未表现出消极的情绪,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英勇抗金的场景,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在这一时期,中原大地饱受战乱之苦,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周麟之并没有逃避现实,反而勇敢地直面这段苦难岁月,用诗歌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斗志,激励他们共同为保卫家园而努力。 总之,《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五》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由一位怀有远大抱负但命运多舛的诗人所创作出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周麟之卓越的文学才华,更传达出了一代文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所展现出的坚韧品格和不屈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