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南明山凌云阁
独上凌云百尺楼,栏干一曲一迟留。
丁丁樵斧空山里,泛泛渔舟古渡头。
蔽日绿阴鸣好鸟,际天芳草牧青牛。
回头城市分尘土,堪笑王孙取次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登上高耸入云的百尺高楼,倚靠着曲折的栏杆驻足流连。
山中传来砍柴声清晰可闻,古渡口则有一艘渔船悠然飘荡。
绿树成荫,鸟儿欢快地鸣叫;草地广阔无际,耕牛悠闲漫步。
回望繁华都市,不过是尘埃纷飞之地;不禁嘲笑那些贵族子弟,只会随意游玩消磨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又称为步韵、和韵等,是一种依照原诗的韵律和用韵顺序进行创作的诗词形式。
2. 南明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有著名的西湖美景。
3. 凌云阁:在南明山上的一座高楼。
4. 独上:独自一人登上。
5. 栏干:即栏杆,楼宇或桥上的护拦。
6. 一曲一迟留:形容曲折的栏杆使人驻足流连。
7. 丁丁:象声词,砍柴的声音。
8. 樵斧:砍柴的斧头。
9. 空山:空寂的山中。
10. 泛泛:指在水面上漂浮不定。
11. 渔舟:打鱼的船。
12. 古渡头:古代渡口。
13. 绿阴:绿色的树荫。
14. 好鸟:指善于鸣唱的鸟类。
15. 际天:接天,接近天际。
16. 芳草:茂盛的草。
17. 牧青牛:放牧青色水牛的情景。
18. 回头城市分尘土:回头看城市的尘土与山中景色形成对比。
19. 王孙:本指贵族子孙,这里借指来此游玩的人。
20. 取次游:随意游览。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独上凌云百尺楼,栏干一曲一迟留”,以“独上”开篇,表现出诗人独自登临凌云阁的情景。“百尺楼”代表了高耸入云的山阁,暗示了诗人所在位置的高度。而“栏干一曲一迟留”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沿途观景的过程,可谓细致入微。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孤独中又不失豪情的意境。
颔联“丁丁樵斧空山里,泛泛渔舟古渡头”,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丁丁樵斧空山里”描述山中砍柴的声音,凸显了山间生活的宁静和劳动人民的勤劳。而“泛泛渔舟古渡头”则是江边摆渡的景象,表达了江南水乡的特点。此联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气息和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力。
颈联“蔽日绿阴鸣好鸟,际天芳草牧青牛”,再次强调了生态环境的优美和生机盎然。诗人运用了对仗手法,通过“蔽日绿阴”与“际天芳草”、“鸣好鸟”与“牧青牛”的对比,展现了春日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尾联“回头城市分尘土,堪笑王孙取次游”,通过对凌云阁前后景象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和权贵的鄙视之情。在诗人眼中,城市中的喧嚣与纷争如同尘土一般渺小,与之相比,大自然的壮丽更显崇高。这种强烈的前后反差使这首诗具有了较高的思想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题南明山凌云阁》是北宋诗人释德洪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84年至1052年间,这个时期正是北宋仁宗在位期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德洪作为一名僧人,他的生活轨迹主要在寺庙和山水之间。他的诗篇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反映了其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此外,释德洪还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学者,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往来,这使他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化艺术也日益繁荣。在这样的氛围下,文人雅士们纷纷结社集会,赋诗作画,追求精神的愉悦和人生的真谛。释德洪作为其中的一员,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南明山凌云阁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