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云诗 其二
千山月白,露气蒙蒙。
四顾戃慌,素霭成江。
飞萝扫屋,悬泉挂窗。
之子不至,世孰吾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座山峦披月色,露水雾气皆蒙蒙。
四下环顾心迷茫,清白云雾汇江河。
攀爬藤蔓扫过屋,瀑布悬挂在窗外。
知心之人尚未至,世间谁可与我行?
去完善
释义
《停云诗·其二》是南宋诗人舒岳祥所作的一首山水诗。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千山月白:“千山”指层峦叠嶂的山峰,“月白”表示月色明亮如昼。这句描绘了月光洒满群山的景象。
2. 露气蒙蒙:“露气”指夜晚水汽凝结形成的露水,“蒙蒙”形容雾气弥漫的状态。这句描写了清晨时分的朦胧露气。
3. 四顾戃慌:“四顾”意为环顾四周,“戃慌”形容心神不宁的状态。这句表达了作者在观望周围环境时的心境。
4. 素霭成江:“素霭”指云雾弥漫的景象,“成江”暗示云雾像江河一样流淌。这句以拟人手法描述了云雾缭绕的景致。
5. 飞萝扫屋:“飞萝”指随风飘荡的藤蔓,“扫屋”表示藤蔓触及房屋的情景。这句描绘了山间自然景色的和谐融洽。
6. 悬泉挂窗:“悬泉”指高空瀑布,“挂窗”表示瀑布似帘幕般悬挂在窗户前。这句通过比喻展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场面。
7. 之子不至:“之子”即那人,这里指诗人的朋友或知音。这句表达了诗人期待友人来临的心情。
8. 世孰吾从:“世孰”指世间的人,“吾从”表示作者选择跟随某人或某种观念。这句反映出诗人对知音难求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意象、深沉的情感和婉约的辞藻,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的山野画卷,抒发了诗人舒岳祥对恬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首句“千山月白,露气蒙蒙”,以宏大的视角勾勒出了月光下山川相连的壮美景色,露气的弥漫更是增加了画面的朦胧美。接下来的“四顾戃慌,素霭成江”,展现了诗人置身其中,放眼望去,只能看到茫茫雾气,心灵为之震撼,而那素色的云雾仿佛化为江河,寓意着人生如梦的感慨。
随后两句“飞萝扫屋,悬泉挂窗”,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风光:飞舞的藤蔓轻轻拂过房屋,悬挂的清泉仿佛挂在窗户上,把隐居山林的生活描绘得宁静且美好。然而在这美好的背后,却是深深的孤寂,于是诗人发出了“之子不至,世孰吾从”的感叹,表达了希望志同道合之人相伴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停云诗 其二》是南宋著名诗人舒岳祥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理宗年间(公元1225年-1264年)。
在南宋时期,江南地区虽然繁荣富饶,但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时期,舒岳祥曾任地方官,亲眼目睹了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艰辛。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在《停云诗 其二》中,舒岳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景象,表达了诗人向往恬静生活的心境。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理想生活并不能完全实现,因为现实社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