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张昭度

标题包含
寄张昭度
知君多暇豫,山县少追胥。 日晏未鸣鼓,夜分犹诵书。 相思千里外,一见二年余。 锦水连三峡,时通双鲤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时行(1083-1145),字当可,号缙云先生,南宋著名学者、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年轻时曾游学于太学,后来中举人,历任州县官职。 冯时行在地方任职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勤政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了解到您闲暇时间较多,只在山村偶尔追捕小偷。 傍晚时分还未击鼓报时,深夜仍在读书。 相隔千里的我们互相思念,已有两年多的未见。 成都的锦水与三峡相连,常常互通书信传递我们的情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寄:寄诗,即把这首诗送给张昭度。 2. 张昭度:人名,与作者冯时行是朋友关系。 3. 多暇豫:指有很多空闲时间。暇豫,空闲,安逸。 4. 山县:山间的县衙,这里指张昭度所在的地点。 5. 少追胥:很少因为追捕盗贼而外出。追胥,追捕盗贼。 6. 日晏:太阳偏西,指下午。晏,晚。 7. 未鸣鼓:没有击鼓召集大家。鸣鼓,敲击锣鼓等发出声响。 8. 夜分:半夜,深夜。 9. 千里外:距离很远的地方,指冯时行与张昭度的居住地相距遥远。 10. 一见:第一次见面。 11. 二年余:大约两年多的时间。 12. 锦水:四川省成都市的锦江,这里代指冯时行所在的四川地区。 13. 三峡:长江上游的三段峡谷,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里代指张昭度所在的长江沿岸地区。 14. 双鲤鱼:古人常将书信藏于鱼腹中传递,这里借指书信往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张昭度的思念之情。首联描绘了友人的生活环境,显得闲适而宁静;颔联则通过描述友人读书的勤奋形象,展示了他的才学和人品;颈联和尾联用“千里外”、“二年余”以及“连三峡”、“通双鲤”等意象,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友谊的热切期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张昭度》是南宋诗人冯时行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作于公元116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金和议之后,中原沦陷,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冯时行(1100-1167),字当可,号缙云山人,重庆府荣昌县二图人(今重庆市荣昌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他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担任朝廷官员,但因与权臣秦桧不和,被贬谪到偏远的荣州任官。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对国家局势深感忧虑。 公元1165年前后,冯时行与张昭度交情深厚,两人共同探讨国家大事,相互勉励。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他们之间的联系逐渐疏远。在这种情况下,冯时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寄张昭度》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度时艰的岁月,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诗中,冯时行还流露出对当时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的不满,以及对恢复中原失地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冯时行的人生际遇,还展示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