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食
退食寻常无个事,杖藜萧散有余欢。
小桥落日莲峰碧,别圃薫风荔子丹。
早路谋身多龃龉,余生随意得盘桓。
横塘应笑归来晚,短艇依然倚钓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进餐之后无所事事,手拄竹杖感到轻松愉快充满余欢。
夕阳照耀下的小桥和翠绿的莲峰相映成趣,其它花园里的香风和红彤彤的荔枝交相辉映。
前半生在仕途上奔波多挫折,后半生随心所欲得以安然度日。
那横向的水面应该会笑话我归来的太晚,而我依然悠悠自得地停泊在垂钓之处。
去完善
释义
1. "退食":原意是古人卸除朝服,隐退休息的闲暇时光,这里指许景衡在退朝之后的闲暇生活。
2. "杖藜":手杖和用藜木做的拐杖,这里借指老人用的拐杖,表达诗人年老的形象。
3. "莲峰":此处指西湖中的小瀛洲,因岛上种植了大量的莲花,故得名。
4. "别圃":诗人在西湖的另一个住处,与“横塘”相对,是他在湖上的居所。
5. "薫风":温暖的南风,即初夏时的东南风。
6. "荔子丹":荔枝成熟时果皮呈红色,比喻荔子的颜色和味道之美。
7. "早路谋身":早年谋求身世的意思。
8. "龃龉":本指牙齿上下对不上,这里喻指谋事不顺。
9. "盘桓":逗留、徘徊的意思。
10. "横塘":此处指的是西湖的一处景点,位于孤山南麓,白堤北端。
11. "短艇":小型的轻便船只。
12. "钓滩":供垂钓者使用的湖边平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退食”,实际是在描述诗人闲暇时的生活场景与心态。诗人在首联便描绘出了一幅退食期间的悠闲景象,没有繁琐的事务,只有手执藜杖漫步的悠然自得。紧接着,诗人又以小桥、落日、莲花等景物勾勒出一幅清新宜人的画卷,形象地描绘出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颔联以“早路谋身多龃龉,余生随意得盘桓”表达了诗人因世事繁杂而感慨颇多,但又因为看透世事,过上了随心所愿的生活,以余生为乐。尾联则通过横塘、短艇和倚钓滩等元素,再次点明诗人优游山水、闲适自在的心境。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操和对自然景色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退食》是南宋诗人许景衡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1162年)。
许景衡生活在南宋初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许景衡作为一位爱国文人,对此深感痛心,他在诗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当时,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许景衡主张抵抗金兵,收复失地,但他未能得到朝廷的重视。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此外,许景衡还关注民生疾苦,他曾在地方任职,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在《退食》中,他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农家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总的来说,《退食》这首诗是许景衡在南宋初期社会历史背景下,通过个人经历和观察,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统治者的批判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