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景禅人求颂

标题包含
景禅人求颂
混处还须转侧看,底时妙在一丝端。 闲云卷雨秋空阔,明月流辉夜水寒。 棹破波光华细碎,梦惊蓬晓影团圞。 真机分应头头准,却出黄芦把钓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相处之间还需多方面的观察,恰好的时机往往只在细微之处显现。 飘荡的云朵和骤雨后的秋天更显天空的辽阔,明月的光辉映照在夜晚的水面上倍感寒冷。 船桨划破了水面泛起细碎的光华,梦境中的蓬草在清晨醒来时显得格外清晰。 真理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每一处细节,于是又走出黄芦去拿起钓鱼竿。
去完善
释义
1. 混处:意指混杂之处,可以理解为世俗之间。 2. 转侧看: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3. 底时:何时。底,疑问代词。 4. 妙在:美妙之处。一丝端,比喻细微的地方。 5. 闲云:悠然的云朵。 6. 卷雨:飘散的雨滴。 7. 秋空阔:秋天的天空辽阔无垠。 8. 明月:明亮的月光。 9. 流辉:流动的光辉。 10. 夜水寒:夜晚的河水显得寒冷。 11. 棹破:指船只划开水面。 12. 华:光彩,光辉。 13. 细碎:形容光影斑驳的样子。 14. 梦惊:被梦境惊醒。 15. 蓬晓影:清晨中的船影。蓬,指船。 16. 团圞:圆形,此处指船影的形状。 17. 真机:真实的机缘。 18. 分应:应该分别应对。 19. 头头:每个方面,各个方面。 20. 准:准确,精确。 21. 黄芦:黄色的芦苇。 22. 把钓竿:拿着钓鱼竿。把,握持。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景禅人求颂》是宋代著名僧人、诗僧释正觉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的景禅人即诗的请求者,为一名参禅的修行者。本诗是诗人应景禅人的请求而作,表达了对禅宗境界的领悟和对生活的哲思。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89年(宋哲宗元祐四年)至1157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之间,这是释正觉在世的时间。 在释正觉创作这首诗歌时,中国正处于宋朝时期,这个时期是儒家哲学与佛教哲学相融合的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禅宗哲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了文人墨客的精神生活。 释正觉作为一名禅宗高僧,他的生活和创作都与禅宗紧密相连。他曾在五峰山、灵隐寺等地修行,并积极参与禅宗的讲经活动。在这段时间里,他与景禅人等友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禅宗的智慧和哲理。这些经历成为他创作《景禅人求颂》的灵感来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