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祠
呜呼杜少陵,醉卧春江涨。
文章万丈光,不随枯骨葬。
平生稷契心,致君尧舜上。
时兮弗我与,屹然抱微尚。
干戈奔走踪,道路饥寒状。
草中辨君臣,笔端诛将相。
高吟比兴体,力救风雅丧。
如史数十篇,才气一何壮。
到今五百年,知公尚无恙。
麒麟守高阡,貂蝉入画像。
一死不几时,声迹两尘莽。
何如耒阳江头三尺荒草坟,名如日月光天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叹杜甫先生啊,曾醉卧于春天的江面。他才华横溢的文章闪耀着光芒,跨越时间的长河依然不朽。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治理国家的理想,希望能辅助君王达到如同尧舜那样的盛世。然而,时光并未眷顾他,但他坚定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他在战争与流亡的岁月里留下了足迹,历经道路上的饥寒交迫。在荒野之中,他用诗歌揭示了君臣间的真相;用笔触直指那些将相的不公。他以《诗经》中的比兴手法高声吟诵,尽力挽救日渐衰微的风雅。就像是他笔下的那数十篇历史传记一样,才情横溢,力量无穷。
直到今日已有五百个年头,但人们依然在传颂他的作品,感受其中的力量和美感。有瑞兽守护着他的墓碑,有忠良之士将他的形象画入画卷。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他的名字和事迹已不再埋没于尘土。相比之下,耒阳江头那座长满三尺荒草的坟墓,如今早已声名远播,如同日月之光永照天地之间。
去完善
释义
1. 杜甫祠:指祭祀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祠堂。
2. 呜呼:表示赞叹或悲痛。
3. 杜少陵:杜甫的号,因其祖籍在长安杜陵,故称“杜少陵”。
4. 春江涨:描绘春天的江水上涨的景象。
5. 文章万丈光:形容杜甫的文章充满光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6. 不随枯骨葬:意为杜甫的作品不会随着他的离世而消亡,依然会流传后世。
7. 平生:一生。
8. 稷契心:以古代贤人稷和契为榜样,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
9. 致君尧舜上:希望君王能像尧舜一样贤明。
10. 时兮弗我与:感叹时机未能与我一起奋斗。
11. 屹然抱微尚: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12. 干戈奔走踪:描述杜甫在战乱中奔波的经历。
13. 道路饥寒状:指杜甫在旅途中遭受饥寒的困境。
14. 草中辨君臣:在战争时期,杜甫用诗文揭露社会矛盾,区分忠奸。
15. 笔端诛将相:用文字揭露权贵的罪行。
16. 高吟比兴体:采用比兴和象征的手法创作诗歌。
17. 力救风雅丧:努力挽救诗坛的风雅传统。
18. 如史数十篇:比喻杜甫的诗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19. 才气一何壮:赞美杜甫的才华和勇气。
20. 五百年:表示时间久远。
21. 知公尚无恙:称赞杜甫的精神仍然在世。
22. 麒麟守高阡:意思是杰出的文人守护着高尚的品质。
23. 貂蝉入画像:指的是名人死后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24. 一死不几时:指生命的短暂。
25. 声迹两尘莽:意思是杜甫的名声和事迹仍然被后人传颂。
26. 耒阳江头:指杜甫的墓地所在地,位于湖南耒阳。
27. 三尺荒草坟:形容杜甫墓地的简陋。
28. 名如日月光天壤:意指杜甫的名字如同太阳和月亮一样照耀着天地之间。
去完善
赏析
《杜甫祠》戴复古:此诗描绘了杜甫的高洁品质、壮志凌云及其诗歌艺术的影响力。开篇借“杜少陵”之酒醉形象寄托诗人的敬仰之情,凸显其英灵犹在的精神风貌。接下来描述杜甫胸怀壮志、关注民生,奈何时运不济、穷困潦倒。然而,他仍然坚持写具有比兴内涵的诗句,竭力拯救颓废的文坛。他以卓越才情创作出若干经典诗篇,流传后世仍熠熠生辉。如今已过五百年,杜甫声名依然显赫,与那些不朽的名垂青史之人同在。诗末感叹杜甫生前死后,境遇截然不同,但永恒的光辉始终照耀着天地之间。全诗洋溢着对杜甫深切的怀念和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杜甫祠》:“十年漫浪醉瑶池,贺监风流尚未衰。老去空馀渊明节,归来谁信杜陵诗?天教调鼎作良宰,人尽知心为善医。莫道茅茨无长物,更饶烟草弄蓑衣。”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在游览杜甫祠时所作。创作时间是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战乱时期,蒙古族逐步征服中原地区,导致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的诗篇得以广泛流传并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
戴复古一生颇富传奇色彩。他出身寒门,年轻时漫游江湖,尝尽人间冷暖。中年后隐居山林,结交名士,诗名大噪。期间多次举业未成,但终因才情出众而被荐任地方官吏。此后闲居故里,以诗书自娱。
戴复古生活的时代,民众饱受战乱、苛政之苦,渴望明君贤相的到来。因此,他通过赞美杜甫的人品和诗才,寄寓了期待当世有如杜甫那样的英才出现,以解救民瘼、治国安邦的愿望。同时,他也借此抒发自己历经沧桑而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