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伤感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辽鹤归來,故乡多少傷心地。寸書不寄。魚浪空千里。
憑仗桃根,說與淒涼意。愁無際。舊時衣袂。猶有東門淚。
這段古文的現代白話文翻譯是:
遠遊歸來的鶴子,回顧故鄉,經歷了無數讓人心碎的事情。家書難以送达,因為相隔千里,只能在水波中傳遞思念之情。希望藉助桃花的根,告訴世人這份孤寂與哀傷。愁緒無邊無際,那昔日的衣袖,仍然滴著哀愁的眼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辽鹤:比喻离家遥远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2. 故乡:指作者出生的家乡。
3. 伤心地:指让人伤心的地方。
4. 寸书不寄:形容书信无法传递。
5. 鱼浪:指水面波纹,这里用来比喻距离之远。
6. 桃根:古人常以“桃叶”“桃根”作为歌妓舞女的代称,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或歌妓舞女。
7. 旧时衣袂:指过去穿过的衣服。
8. 东门泪:形容离别时的眼泪。

去完善
赏析
《点绛唇·伤感》是南宋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表达的是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词人以辽鹤(即传说中的仙鹤)归来的故事,引出了对故乡的怀念。然而,故乡却让他伤心的地方太多,因此他不寄寸书,让鱼浪传达自己的心情。而凭借桃根(古代神话中的仙女)诉说自己的孤寂和忧伤,并感慨过去的时光已经无法追回,只剩下了泪水。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周邦彦的《点绛唇·伤感》是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在离乱时世中的哀伤之作。这首词大约作于北宋末年(约1100年),正值国家动乱、外患频仍之际。
在那段时间里,周邦彦的生活也颇有些波折。他虽出身书香门第,但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在历经多次失败后,才得以跻身官场。然而,由于性格孤傲,不善逢迎,周邦彦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常受排挤。这也使他的词作充满了忧郁与感伤的气氛。
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与周邦彦的心境相吻合。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国势日衰,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疾苦。这种现实深深地影响了周邦彦的词风,使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点绛唇·伤感》一词正是周邦彦在这种环境下创作的。他以“泪珠点点,泣成红烛”的形象,表达了人生失意的无奈和哀伤。词句之间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