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人们总是感慨它的孤独与寂寥,但我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丽。
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云而上,激发了我的诗情画意直达浩渺的天空。秋天的山水夜晚生出一丝寒霜,几棵树上的叶子已经呈现出深红色和浅黄色。
试着登高望远感受这清澈入骨的秋意,它不像春天的繁花似锦让人狂躁不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在秋天的时候感到悲伤孤独。
2. 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3. 晴空一鹤排云上:在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飞向云端。
4.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情景引发了我对蓝天白云的诗意感慨。
5. 山明水净夜来霜:夜晚降临,山水显得更加干净,霜也降下来了。
6. 数树深红出浅黄:几棵树上的叶子呈现出了深深的红色和浅浅的黄色。
7. 试上高楼清入骨:试着登上高楼欣赏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到清新脱俗。
8. 岂如春色嗾人狂:春天的景色让人兴奋不已,但秋天却更加令人平静。

去完善
赏析
《秋词二首》是一组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诗人刘禹锡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秋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首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认为秋天比春天更有生机。颔联“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展翅高飞,激发了诗人的无限灵感。颈联“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描述了秋天夜晚的寂静与美丽,山水的清澈、树木的红黄交织,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尾联“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表明诗人站在高处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那股清新脱俗之气,让人忘却春天的喧嚣,回归内心的平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秋天独特的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文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作于公元846年,正值唐宣宗大中二年。此时的刘禹锡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他的政治生涯在黄巢之乱后已经基本结束。他曾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辗转各地,甚至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却在流放途中遭遇战乱,不得不避难江南,晚年才得以回到长安。
这个时期,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等战争动荡之后,国力已然不如昔日繁盛。然而,这种情境并没有影响刘禹锡的豪情壮志和乐观态度,他仍以坚定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情去发现和赞美生活中的美好,并以此为寄托,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体现在了诗歌创作之中。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刘禹锡创作出了《秋词二首》,表达了他对生活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诗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表现出他对秋天的热烈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他在衰败的时代中,依然坚信自己能够找到生活中的积极力量的情感。这样的诗句,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力,也反映了他在复杂社会变革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