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士举丈感春
四时平分春大好,春虽强半未甘老。
轻车矮马恣搜寻,始信天工为春巧。
中园层层乱风花,长路青青被烟草。
讵知阳熙变阴惨,顿令乐事成忧悄。
儿曹浪语甜如蜜,欲观俘囚数军实。
貔貅万屯移蜀塞,胡人喜跃秦人泣。
孤坐唯防酒盏空,余寒颇觉莺声涩。
贪嗜五斗不自谋,几时归作山林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虽然已过了一半,但仍然充满生机。我们驾着轻便的车马尽情地探寻春天的美景,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技艺。花园里层层叠叠的花朵随风摇曳,长长的道路上铺满了嫩绿的草叶。然而好景不长,阳光和煦的场景突然变得阴郁,原本令人愉悦的事情也变得忧虑重重。孩子们嬉戏打闹,仿佛生活甜蜜如蜜。他们热衷于观看战败的俘虏,清点敌军的军事实力。此时,千万士兵正驻扎在蜀地的边疆,而敌军欢庆胜利,我们的战士却痛苦落泪。孤独的坐在这里,我只能担忧杯中酒会不会喝完,残留的寒冷让人感觉黄莺的叫声都显得嘶哑。我沉迷于五斗美酒无法自拔,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山林,过上闲适的生活呢?
去完善
释义
《次韵李士举丈感春》是南宋诗人王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作者与李士举之间的唱和为主要内容,以感叹春天的美好为主线,同时表达出对战争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该诗的部分词句注释:
1. 四时平分春大好:这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其中“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平分春”意味着春天占据了四季的一半。
2. 春虽强半未甘老:这句是说春天虽然过去了一半,但仍然感觉不到春天的消逝。“强半”表示超过一半,“未甘老”表示不愿意承认春天已去。
3. 轻车矮马恣搜寻:这句描述了诗人骑着马车四处游赏的景象。其中“轻车矮马”指的是轻便的车和马,“恣搜寻”表示尽情地游览。
4. 中园层层乱风花:这句描绘了园中的风景,其中“中园”指的是园林中间的地方,“层层”表示一层层的花朵,“乱风花”形容花朵随风摇曳的样子。
5. 长路青青被烟草:这句描绘了远处的景色,其中“长路”表示漫长的道路,“青青”形容草木青翠的颜色,“被烟草”表示道路上覆盖着绿色的植物。
6. 讵知阳熙变阴惨: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慨。其中“阳熙”指阳光和煦的天气,“阴惨”指阴雨沉闷的天气,“讵知”表示没想到会突然发生变化。
7. 顿令乐事成忧悄:这句描绘了天气变化后,原本愉快的游玩变得有些忧伤。其中“乐事”表示愉快的事情,“忧悄”表示忧愁的情绪。
8. 儿曹浪语甜如蜜:这句讽刺了一些年轻人的浅薄无知。其中“儿曹”指年轻的人,“浪语”指无意义的言辞,“甜如蜜”形容话语甜得过分。
9. 欲观俘囚数军实:这句描绘了战场上观看俘虏的场景。其中“俘囚”指俘虏,“军实”指军事物资,“数”表示清点。
10. 貔貅万屯移蜀塞:这句描绘了军队在蜀地的驻扎场景。其中“貔貅”是古代神话中的猛兽,这里用来比喻勇猛的士兵,“万屯”表示大量聚集,“蜀塞”指四川的边关要塞。
11. 胡人喜跃秦人泣:这句描绘了不同民族对于战争的不同态度。其中“胡人”指北方少数民族,“秦人”指陕西一带的人民,“喜跃”和“泣”分别表示高兴和悲伤的情绪。
12. 孤坐唯防酒盏空: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孤独的时候,只能通过喝酒来消磨时光。其中“孤坐”表示独自一人,“唯防”表示只担心,“酒盏空”表示酒杯里的酒已经喝完。
13. 余寒颇觉莺声涩:这句描绘了春天的尾声,虽然气温还有些寒冷,但是莺鸟已经开始鸣叫。其中“余寒”表示春寒,“颇觉”表示感觉到,“莺声涩”形容莺鸟鸣叫声的沙哑。
14. 贪嗜五斗不自谋:这句表达了诗人沉迷于饮酒,对自己的生活失去规划的无奈。其中“贪嗜”表示过度喜爱,“五斗”是古代一种容量的单位,这里用来比喻大量的酒。
15. 几时归作山林客:这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山林,过上隐居生活的愿望。其中“几时”表示什么时候,“归作”表示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山林客”指生活在山林中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作者心境的诗。诗人在开篇即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但也意识到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春光。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在欢乐的背后,诗人也预感到阳光终将消失,转化为阴冷的氛围,使原本的快乐变为忧愁。
诗人通过“儿曹浪语甜如蜜”这一句传达出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战争的忧虑。接下来用“貔貅万屯移蜀塞,胡人喜跃秦人泣”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饱受战乱的同情。
“孤坐唯防酒盏空,余寒颇觉莺声涩。”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以借酒消愁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忧虑。最后诗人提到自己沉浸在美酒之中,渴望回归山林生活,体现了他厌倦世俗纷争,向往宁静自然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李士举丈感春》是南宋词人王灼在淳熙十四年(1187年)创作的词牌诗。
这一年,王灼五十岁,他在这个年纪依然执着于功名。然而命运并未垂青这位才情横溢的诗人,在他的一生中,科举屡次落第,官职一直不显。在他的生活圈子中,大多数文人志士都向往着庙堂之高,他们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却无人愿意从政坛上离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王灼的词风被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词藻华丽而深邃,寓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
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产物,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寄寓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他以感春为主题,以山水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心境和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