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戏王和先张齐望

标题包含
戏王和先张齐望
王家二琼芙蕖妖,张家阿倩海棠魄。 露香亭前占秋光,红云岛边弄春色。 满城钱痴买娉婷,风卷画楼丝竹声。 谁似两家喜看客,新翻歌舞劝飞觥。 君不见东州钝汉发半缟,日日醉踏碧鸡三井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灼(1034年-1116年),字晦叔,号颐堂,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王灼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王家二女如荷花般美丽动人,张家的女儿则如同海棠一般魅力四溢。在露香亭前她们展示了秋天的光彩,而红云岛上则是春天的生机勃勃。整个城市的人们都为她们的美丽而倾倒,风中的画楼传来了优美的音乐。谁能像这两家人一样,热衷于欣赏这些美景呢?他们用新的舞蹈和歌曲来款待客人,劝他们举杯畅饮。你们看不到东州的那个笨男人吗?他的头发已经有一半都变白了,每天都沉醉在碧鸡三井道的美景中。
去完善
释义
1. 露香亭:位于苏州虎丘的一座著名亭子。 2. 红云岛:可能是指苏州的洞庭东山,因为山上有著名的红云洞。 3. 风卷画楼丝竹声:形容音乐的优美动听。 4. 飞觥:形容喝酒的速度很快。 5. 东州钝汉:古代对苏州人的称谓之一,这里用来比喻那种喜欢欣赏歌舞、经常参加宴饮的人。 6. 碧鸡三井道:古代苏州的一条著名街道,因有碧鸡坊和三井巷而得名。
去完善
赏析
《戏王和先张齐望》是一首描绘戏曲人物风采和演出场景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王家和张家两位名角的精彩表演进行描绘,展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和观众的喜爱。 首联“王家二琼芙蕖妖,张家阿倩海棠魄”,以芙蕖和海棠比喻两位女性角色,突出了她们的美貌和高贵气质。其中,“妖”和“魄”字形象地描绘了角色的魅惑力和鲜活生命力。 颔联“露香亭前占秋光,红云岛边弄春色”,通过舞台上的实景展现,进一步展示了演员们的高超技艺。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亭、光、岛、色等元素,营造出一幅绚丽的画卷,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美好的戏剧世界。 颈联“满城钱痴买娉婷,风卷画楼丝竹声”,描述了观众的热情和对戏曲的喜爱。诗人以“钱痴”来形容观众不惜金钱欣赏戏剧的形象,表达了他们对艺术的痴迷追求。同时,“风卷画楼丝竹声”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舞台上下热闹的氛围。 尾联“谁似两家喜看客,新翻歌舞劝飞觥”,表现了两位名角对观众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他们用自己的精彩表演回馈观众,用全新的歌舞节目招待大家,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传达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和人们对它的热爱。诗人巧妙地将舞台实景与观众热情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戏曲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戏王和先张齐望》是南宋词人王灼的一首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87年,此时正值宋金对抗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形势较为动荡。 王灼,字晦叔,四川眉山人,著名文人、音乐家和医药家。他生活在南宋晚期,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局变动而被贬谪至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他目睹了南宋政权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戏王和先张齐望》这首词中,王灼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他以戏谑的口吻讽刺了当时的权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敬仰。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身处动荡时代,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