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山
天彭对峙辟两门,群山左右争骏奔。
金城中间作几案,大隋踞坐何其尊。
境胜地灵谁敢宅,古佛来自东家村。
结茅三间初未暇,一庵聊寄枯木根。
缁徒骈拥助薪水,王侯渐次迂华轩。
玩月峰深崇栋宇,瀑布岩冷清心魂。
至今西南推望刹,十世说法云仍孙。
病夫垂老寡所嗜,独于要妙欲细论。
当时戏出随他语,坐断报化转乾坤。
迩来衲子多异解,白玉面上加瘢痕。
山蔬煮饼姑恣饱,云气漠漠连黄昏。
空堂附火耿不寐,听彻猿鸟迎朝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山峰分立两侧,环绕着犹如王者般的大隋。如此胜景宝地,又有谁敢居住呢?古老的佛像从东方的小村庄走来,初次在这里搭建简陋的小屋,居住在用树根建造的庵里。僧人们陆续聚集在一起,共同扶持,王侯们也逐渐开始追求华美的房屋。仰望那月亮照亮的山峰深处,佛教的庙宇愈发显得庄重威严。瀑布流水让人内心清净,直到今天西南地区还依然推崇这座寺庙,传说这里已经有十代的僧人传承佛法。身患重病的老者没有什么喜好,唯独对这一处美妙之处想要详细地谈论。古人戏谑的话语也随之传来,就像是断绝一切凡尘琐事,引导世人转变观念,颠覆乾坤。近来的僧人们多有不同的见解,使得原本纯净无瑕的佛教思想变得繁杂纷乱。只能在这山林之间寻找食物,尽情品尝美味的素食,看那云雾弥漫到黄昏时分。空荡荡的房屋内,大家围着火堆,久久无法入睡,倾听那些宛如迎接朝阳的猿鸟啼鸣。
去完善
释义
1. 天彭对峙:指四川的天彭山与对山的相对而立。天彭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北部,是龙门山脉的东南前缘,境内主要河流有湔江、青白江等。
2. 门:此处的门指的是山峰的入口。
3. 金城:形容山如城墙般坚固。此处可能是指天彭山的某座山峰或地区。
4. 大隋:这里是指山名大隋山,位于四川彭州北郊,离市区约7公里。大隋山因隋文帝曾在此建避暑宫而得名。
5. 地灵:指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
6. 古佛来自东家村:可能是在说佛教传入中国。东家村这里应该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
7. 结茅:用茅草搭建的小屋,这里可能指寺庙初创时的简陋状况。
8. 庵:尼姑居住的寺庙。
9. 枯木根:比喻寺庙的根基。
10. 缁徒:指僧侣。
11. 王侯:封建时代的贵族。
12. 玩月峰:指赏月的好去处。
13. 报化:佛教术语,报身和化身的意思,通常指佛教的两位菩萨普贤和文殊。
14. 转乾坤:改变世界的意思。
15. 衲子:指和尚。
16. 白玉面上加瘢痕:指纯洁的信仰受到污染。
17. 山蔬煮饼:山中野菜做的饼。
18. 云气漠漠:形容云雾迷蒙的景象。
19. 空堂附火:在空旷的房间里取暖。
20. 猿鸟:代指自然界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隋山的壮丽景色和佛教寺庙的繁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的“大隋踞坐何其尊”表达了对大隋山的崇高地位的认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强盛的期许。
在描写大隋山的壮丽景色时,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山川以生命力,使其更具动感和生机。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大隋山的雄伟壮观。例如,诗中用“天彭对峙”和“群山左右争骏奔”来形容大隋山的险峻;用“金城中间作几案”来比喻大隋山的中部地形;用“古佛来自东家村”来展现大隋山的历史底蕴。
此外,诗人在描述佛教寺庙时,通过“玩月峰深崇栋宇,瀑布岩冷清心魂”等诗句,展现了寺庙的庄严神秘和僧侣们的心境修养。同时,诗人还通过对“王侯渐次迂华轩”这一现象的描绘,揭示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尊崇和敬仰。
最后,诗人通过对自己在大隋山所见所闻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诗中用“病夫垂老寡所嗜,独于要妙欲细论”来表达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对人生真谛有浓厚兴趣;而“当时戏出随他语,坐断报化转乾坤”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隋山》是宋代诗人王灼的著名诗篇,创作于公元115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特别是金国对北宋的侵略,使得北方大片土地沦陷,北宋灭亡,建立南宋政权。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尤为强烈。
王灼是一个才华横溢、胸怀壮志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然而,他的理想并未得到实现,反而在仕途上遭受了种种挫折。这使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失望。在这首诗中,他以大隋山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大隋山位于四川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名山。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大隋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己民族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