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冯申之所藏徐皋鱼
菱叶苹花点水面,水浄如空到底见。
大鱼独行示闲暇,小鱼群嬉夸敏健。
画工定自知鱼乐,掉尾扬鳍固多变。
犹胜图写吴王鲙,戕灭众命供一馔。
南唐徐白称绝笔,皋实同姓最后出。
三幅挂我素壁间,恍然又作江湖客。
吾闻神物久当化,烦君谨护风雨夕。
一声霹雳飞上天,回视丹青了无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菱叶和水面的花儿在水面上点缀,水面清澈得像虚空一样见底。大鱼独自在游显示它有多悠闲,而一群小鱼嬉戏显得它们非常活泼敏捷。画家肯定能理解鱼儿的快乐,因为它们的尾巴和鳍都非常灵活多变。比起描绘吴王的生鱼片,这种画作更强调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徐熙的白描技巧堪称空前绝后,而他则是与皋实务同年出生的兄弟。这三幅画挂在我的素墙上,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江河湖海的日子。我知道神奇的事物注定会变化,所以我恳求你细心呵护这些作品,别让风雨侵蚀它们。等到有一天,一阵雷鸣把这些画作带向天空,我们再回头看时,它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去完善
释义
1. 菱叶:菱角的叶子;2. 苹花:一种水草的花;3. 掉尾扬鳍:鱼在水中游动时的动作;4. 吴王鲙: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吴王阖闾喜欢吃鱼脍;5. 戕灭:毁灭,杀害;6. 三幅:这里指三幅画;7. 神物:这里指画作中的鱼;8. 了无迹:一点痕迹都没有。
去完善
赏析
王灼的《题冯申之所藏徐皋鱼》是一首寓意深远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水面的鱼群嬉戏、生动传神的画作和吴王的残暴行径,传达了珍惜生命、悲悯众生的思想情感。
诗的开篇以水中菱叶与苹花的点缀为引子,引导读者关注到洁净如空的水底世界。接着,诗人通过对大鱼与小鱼的描写,展示了悠闲自得与活泼可爱的两种生活态度。这是对生命状态的赞美,也是对自由自在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入了对画作的品鉴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人认为,尽管画家在描绘鱼儿的形态时展现出了高超技艺,但他仍无法体悟鱼群的乐趣。相比之下,吴王用无数生命供养自己的残忍行为更令人愤怒。王灼借此提醒人们要珍爱世间生灵,对待生命要有敬畏之心。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了南唐画家徐皋及其作品。他将自己比作江湖客,寄托了对于自然生活的深切向往。然而,他也意识到“神物久当化”,如同那些美好的艺术珍品也难以抵挡时间的洗礼。因此,他希望收藏者能妥善保管这些画作,以免其在风雨侵蚀下消失殆尽。
总体而言,这首诗借题发挥,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生活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它还传递了珍视当下、关爱自然的观念,使这首作品成为了一幅意蕴丰富的精神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灼是南宋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题冯申之所藏徐皋鱼》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此时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南北对峙的局面暂时得以缓解。
王灼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处于其人生的暮年时期。他早年曾在朝廷任职,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潜心研究诗词歌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文学艺术的真谛。
在这个时期,南宋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政治相对稳定,士人阶层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更为热烈。绘画、书法、诗词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此外,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收藏名家的书画作品,这也是促使王灼创作这首诗歌的原因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