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樊氏楼壁
老秋气已严,今日稍晴和。
登君楼西翼,相对一酣歌。
边烽照仙关,大将方枕戈。
吾侪无志用,心慑鬓先皤。
强促半罇绿,各自争岌峨。
月影渐髣髴,西山爽气多。
坐兴儿女念,欲往山之阿。
诸君祈努力,吾亦假余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秋时节气氛紧张,今天终于稍稍放晴。
登上朋友小楼西侧,一起畅饮歌唱。
烽火照耀着边境关隘,将军们正枕戈待旦。
我们并无壮志可用,内心惊恐头发已白。
勉强再喝几口美酒,各自展现豪气。
月影逐渐朦胧,西山的清爽之气倍增。
激起儿女般的兴致,想要前往那幽静的山谷。
愿诸位能够坚持努力,我也要借助这美好的余波。
去完善
释义
1. 老秋:指深秋。
2. 晴和:晴朗和暖的天气。
3. 西翼:西边的小楼。
4. 酣歌:尽情欢唱。
5. 边烽:边防的烽火,这里比喻边疆战事。
6. 仙关:古关名,这里泛指边境要塞。
7. 大将:指军队主将。
8. 枕戈:枕着兵器而睡,形容随时准备迎战。
9. 吾侪:我辈,我们这些人。
10. 无志用:没有宏图大志去施展才能。
11. 心慑:内心恐惧害怕。
12. 鬓先皤:头发变白,形容衰老。
13. 强促:勉强催促。
14. 半罇绿:指酒。
15. 岌峨:形容饮酒时争相敬酒的样子。
16. 月影:月光的影子。
17. 髣髴:模糊不清的样子。
18. 西山:西边的山峰,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樊氏楼的西边看到的山峰。
19. 爽气:清爽的空气。
20. 阿:山的弯曲处,这里指山脚。
21. 诸君:各位友人。
22. 努力:用力,尽力。
23. 余波:留下的影响或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樊氏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忧虑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深秋时节,天气已经变得严峻,但今天稍微晴朗一些。登上樊氏楼的西翼,与友人相对畅饮,放声高歌。边关烽火照耀,大将正在枕戈待旦。诗人表示自己无志于从军报国,心中恐惧而鬓发已白。勉强催促大家喝下绿酒,各自争抢高地。月色渐渐朦胧,西山的爽气愈发浓重。诗人的兴致高涨,想要去往山丘深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奋进,诗人也会借助这股余波继续前行。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樊氏楼壁》是宋代诗人王灼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
在元丰年间,王灼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年轻时就才华横溢,受到朝廷的重视。然而,他在官场上的道路并不平坦,多次遭到排挤和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灼写下了这首《题樊氏楼壁》。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北宋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官僚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导致士人阶层内部的矛盾激化。王灼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对这种现象深感痛心。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樊氏楼的景象为载体,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