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南平僧归里

标题包含
送南平僧归里
牂牁水阔嶲山高,什敖君长曾纷搔。 时移事变今安有,百里相望皆城壕。 我住涪江一区宅,颇恨长安远如日。 闻师乡邑愈更南,不觉掉头三太息。 送行且学浮图语,是身于世真逆旅。 胸中稳处即吾乡,交益夸辞空自苦。 北风拂面寒飕飕,遥知去路雪侵裘。 忍饥奈冻得嘉句,好在濡笔传中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灼(1034年-1116年),字晦叔,号颐堂,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王灼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牂牁江水宽广,西山山脉高耸,过去的部落首领们曾经在这里争斗。时光变迁,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繁华的城市和乡村。我家住在涪江的一栋房子里,常常遗憾距离长安实在太遥远了。听说你是来自更南方的老师,我不禁叹息了三次。送你走的时候,我们不妨学习一下佛教的教义,人生在世就像旅行,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如果你内心平和,那么无论在哪里,都是你的家乡。交情不在于言语的华丽,而在于真诚的关怀。 北风吹过,寒冷刺骨,我想象着你去往的地方可能正下着大雪,你需要忍受饥寒之苦来获取灵感,以手中之笔传播知识到中原各地。
去完善
释义
1. 牂牁:指古代牂牁国,位于今天的贵州省一带; 2. 嶲山:古山名,位于今天中国四川省西昌市西部; 3. 什敖:古代的部落名,具体位置不详; 4. 安有:即“安在”,现在哪里; 5. 涪江:长江支流,流经四川遂宁等地; 6. 长安:古都名,位于陕西省; 7. 浮图:佛教用语,此处代指僧人; 8. 中州:泛指中原地区。
去完善
赏析
《送南平僧归里》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以牂牁水阔和嶲山高大为背景,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接下来,他提到自己居住在涪江一带,却因远离长安而倍感遗憾。听闻僧人来自更为遥远的南方,不禁流露出深深的同情。诗人在送别僧人时,告诫对方要淡定面对世间的一切,心中安宁的地方便是故乡。尽管生活艰辛,但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却能收获快乐。最后,诗人想象了僧人在寒冷北风吹拂下的艰苦旅程,鼓励他忍耐饥寒,用笔墨将美好的诗句传颂至中原地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南平僧归里》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王灼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根据历史资料,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08年左右,即南宋宁宗嘉泰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灼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早年曾任临安府学教授,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永州。在永州期间,王灼潜心研究文学、史学,成果颇丰。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许多作品并未受到重视。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开始关注宗教和哲学问题,试图从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南宋时期,佛教在民间信仰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人通过修行来追求心灵的解脱。因此,王灼在南平遇到一位僧人时,可能产生了共鸣,写下了这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敬意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宗教信仰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