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德修所藏孙太古尹喜传道图
大柏森森护盘石,老聃踞坐三人立。
盛德之容本和豫,漠然不应岂真实。
向者隐奥九九篇,才示指画意已传。
细看尹喜磬折处,金篦刮膜见全天。
侍旁二子来何许,无乃徐甲庚桑楚。
注目拱手气不吐,画师笔端更解语。
函谷关废河水黄,授经台倾陇草荒。
一幅东绢吾无用,要逐青牛归帝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大柏森森:描述画面中古老而茂盛的柏树;
2. 盘石:此处指的是老子坐的石凳;
3. 老聃踞坐:描绘老子安详稳坐的姿态;
4. 三人立:指老子面前站立的三位弟子;
5. 盛德之容:形容老子高尚品质的外貌表现;
6. 和豫:和平与安逸的状态;
7. 漠然不应:老子默然不语的形象描绘;
8. 向者隐奥:描绘出老子学问的神秘和高深;
9. 九九篇:指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10. 意已传:画面传达出的意境;
11. 尹喜磬折处:描绘尹喜在画面中的谦卑姿态;
12. 金篦刮膜:用金质的篦子去除眼疾,比喻洞见真理的过程;
13. 全天:观察天道的全过程;
14. 无乃:表示猜测的副词;
15. 徐甲:老子出游时遇到的牧童,后来随老子学习;
16. 庚桑楚:为老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7. 气不吐:表现出他们在聆听老子教诲时的肃穆状态;
18. 笔端更解语:赞美画家技艺的高超,能够传达诗人的意境;
19. 函谷关废:描述函谷关遗址荒废的景象;
20. 河水黄:形容流经的河流颜色;
21. 授经台倾:描绘授经台倾倒的画面;
22. 陇草荒:描述田间的杂草荒芜的状况;
23. 东绢:东方产的名贵丝绸,诗人以此表达对画作的喜爱;
24. 要逐青牛:表达向往跟随老子游历仙境的心愿。
去完善
赏析
该诗描绘了一幅绘有老子授道的画作,其主题为传道、求道与领悟道的思想内涵。通过观看这幅画,诗人似乎感悟到了老子的德行、智慧以及深厚的学识。同时,他还引用了一些典故,如"大柏森森护盘石"描述了老子身后的大树和大石头,象征了其思想的根基和传承;"盛德之容本和豫"描绘了老子的表情平和,暗示他的道德教化是和谐而愉悦的。诗人通过对比画面的宁静与老子的洞察力,进一步强调了老子传授智慧和学问的重要性。同时,画中人物的表现,也彰显了画家的高超技艺。诗人通过对画的解读,从而赞美了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及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灼是南宋的一位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语言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同时也面临着外敌侵略和内部矛盾的压力。
在公元12世纪初,即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一方面,民族矛盾激化,金国入侵中原,北方沦陷;另一方面,国内政治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抗金斗争,王灼便是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在这首《题赵德修所藏孙太古尹喜传道图》中,王灼通过对一幅画的描绘,表达了其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在诗中提到“孙太古尹喜传道图”,这幅画表现的是道家祖师尹喜向弟子传授道法的故事。尹喜是古代著名的道教学者,被尊为道家鼻祖之一。王灼以此为契机,表达了他对道家学说的敬仰,以及对抗战胜利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