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冯申之游灵泉韵
名山起高兴,不惜马首东。
沙边一著眼,翠光已浮空。
踏遍桑柘村,所向渐不同。
溪细山疑合,谷转路始穷。
莹浄白玉界,芬馥青莲宫。
元知境过清,乘春乃昭融。
尚余半残花,伴我酒颊红。
拂石爱少藓,披林怯多风。
安得身无事,来对禅寂翁。
虑沉灯影外,慧发鸟声中。
庶遂老岩壑,此行太匆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矗立的名山令人兴奋不已,无法抵挡朝东而去的诱惑。
靠近沙滩时一眼望去,翠绿的波光已经倒映在空中。
走遍栽满桑树的村落,所到之处的风景逐渐变得不同。
溪流变窄,山脉似乎靠拢在一起;山谷转弯,道路才开始变得艰难。
莹净如玉的世界,芬馥如青莲的仙宫。
原来境界过于清冷,好在春天到来使得一切变得温暖开朗。
尚且有那半开的花儿陪伴着我,让我的脸泛起微红。
轻抚石头上的青苔,怜惜它经历的风霜;穿越树林,畏怯过多的寒风。
希望有一天我能无牵无挂,面对那些禅宗里的寂静。
内心的忧虑犹如漂浮的灯光,智慧的种子在鸟鸣声中悄然萌芽。
若能如愿终老在这山水之间,然而此行太过短暂,难掩惋惜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马首东:指引向东方,即指去灵山游览的方向。
2. 沙边:指靠近沙滩的地方。
3. 翠光:绿色的景色光芒。
4. 桑柘村:指种满桑树和柘树的村庄。
5. 所向:指游览的目的地。
6. 溪细山疑合:指溪流细小,似乎与山脉融为一体。
7. 谷转路始穷:指在山谷中转弯时,道路开始出现尽头。
8. 莹浄白玉界:形容洁白如玉的山水景观。
9. 芬馥青莲宫:指散发着清香的佛寺。
10. 昭融:光明照耀的样子。
11. 酒颊红:指饮酒后的脸红。
12. 拂石爱少藓:指轻拂岩石,喜欢上面少量的苔藓。
13. 披林怯多风:指在树林中行走,担心风太大。
14. 安得:表示如何能,怎样能做到。
15. 对禅寂翁:与禅定的老人相对而坐。
16. 虑沉灯影外:指忧虑在心头萦绕,如同灯光外的影子。
17. 慧发鸟声中:指从鸟鸣声中领悟智慧。
18. 庶遂:希望实现某事。
19. 老岩壑:指在深山幽谷中度过晚年。
去完善
赏析
《次冯申之游灵泉韵》是南宋诗人王灼的一首描绘游览山水风光的诗。从诗题可知,这是作者步友人冯申之的游灵泉诗韵而作。整首诗表现出诗人游历山水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
诗人首先以“名山起高兴,不惜马首东”开篇,强调了自己游历山水的高兴和期待。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美景:如“沙边一著眼,翠光已浮空”,写出了沙滩边的绿意盎然;“溪细山疑合,谷转路始穷”,描绘了山谷溪流曲折迂回的景象。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尚余半残花,伴我酒颊红”,形象地展示出自己赏花的愉悦场景。
此外,诗中还抒发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如在“拂石爱少藓,披林怯多风”中,诗人借拂石、披林等动作,表达了自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诗人感慨“虑沉灯影外,慧发鸟声中”,表现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即在生活中应保持沉静的心性,并从自然界的声响中获取智慧。
总的来说,《次冯申之游灵泉韵》以其生动的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游历山水时的愉悦心情以及丰富的人生哲学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