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顾次凤

标题包含
次韵顾次凤
笔端文字照千春,僊籍班联透几尘。 黄卷肯交同长物,白袍未信裹闲身。 至言落落常难合,俗眼悠悠少识真。 谁似江东顾夫子,月台对影只三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灼(1034年-1116年),字晦叔,号颐堂,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王灼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文人墨客的作品传承千年,古代的仙籍也散落在尘埃之中。那些珍贵的古籍可称得上是无价之宝,而那些身着白袍的学者也并未被世俗所束缚。深邃的言论往往难以理解,而世人大多难以识得其中的真谛。谁能像东晋的顾老先生一样,在月光下的书台上与朋友畅谈人生呢?
去完善
释义
1. 笔端:写作;文章的构思与表现。 2. 仙籍:仙人名籍,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这里指“文人的墨宝”。 3. 黄卷:古时的书籍,泛指古籍。 4. 白袍:唐朝选拔士人的一种方式,用白色公服来识别身份,后来成为进士的别称。 5. 至言:极为真实或深刻的言论。 6. 月台:建筑物的平地部分高出四周的台面,也叫月台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王灼以与顾次凤唱和的诗歌,表达出两人对于文学的热爱和执着。首句“笔端文字照千春”,作者通过这句诗描绘出了他们作为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即使时光流转,他们的文字仍然能够流传百世的美好愿景。接下来的诗句“仙籍班联透几尘”则强调了他们在学术地位上的紧密联系,尽管有时会有世俗的困扰,但他们在精神领域上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默契。 诗中的“黄卷肯交同长物,白袍未信裹闲身”则表达出了作者的博学多才和对名利的不屑一顾。他虽身处繁华却心向宁静,这种生活态度使得他的诗词充满了脱俗之气。而“至言落落常难合,俗眼悠悠少识真”则揭示了诗人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他们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为此付出努力,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 最后两句“谁似江东顾夫子,月台对影只三人”则是诗人对顾次凤的赞誉之词,他以江左名士顾况为例,赞美顾次凤的风骨及才学,更暗含了对顾次凤独立特行的崇敬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顾次凤》是南宋著名词人、文学评论家王灼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这一时期正是南宋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词时,王灼已经步入晚年,他曾在朝廷担任过一些小官,但并未受到重用。他在早年曾受到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然而,他在当时的文学界并不太受欢迎,这使得他的心情颇为沉重。此外,他还对当时的一些文学现象提出了批评,这使他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和文化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随着金国的崛起,北方的局势逐渐紧张,这使南宋朝野上下都感到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灼希望通过自己的词作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